【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①】

徐秀军:共建“一带一路”以务实行动改变世界

2023-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一带一路”笔谈】专栏,邀请优秀青年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特长和学术优势,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激励广大社科青年自觉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徐秀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经济治理,出版中英文专著和译著10余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中英论文10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研究报告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特等奖,曾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合作,取得丰硕务实合作成果,并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从如下八个维度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一是先进理念引领国际合作。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广泛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不仅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还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关文件中。

  二是双边协调促进多边合作。十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沟通协调,创造了双边协调的多边主义新模式,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合力。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大陆延伸至全球所有区域。在国际社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日益盛行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广泛的双边协调为多边合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为多边主义的顺利推进奠定了重要的双边基础。

  三是设施联通创造积极效应。在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引领下,亚洲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建立和加强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由各国共同努力,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有效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目前,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投入运营,给东道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经贸合作动能持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共建国家和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释放了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了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2022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2013—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从25%增至32.9%,突显共建“一带一路”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五是产业合作推进补链强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开展多元化投资,鼓励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形成普惠发展、共享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为共建国家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投资方面,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2022年,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在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合作进程中,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在海外开展本土化运营,尤其是工程类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保持较高水平。本土化运营涉及本土采购、本土加工和制造、本土用工、本土服务等多个方面,对东道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拉动效应。它既解决了当地就业和培养了管理人才,也拉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本土化。

  六是投融资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财政部与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新加坡等27国财政部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各国支持金融资源服务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领域的融资支持。依托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等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2022年底,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70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15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区和国家,对促进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3年4月,亚投行已累计批准21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403.7亿美元,撬动资本近1300亿美元,涉及能源、交通、水务、通信、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成员经济的绿色复苏,项目遍布全球33个国家。

  七是民心相通增进理解信任。十年来,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认同,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形式多样、教育培训成果丰富、旅游合作逐步扩大、卫生健康合作不断深化以及救灾、援助与扶贫持续推进。例如,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中国向共建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共建国家实施了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八是机制建设提升合作效能。在巩固和盘活现有合作机制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各机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推动构建了覆盖全球治理各领域的规则和机制网络。在机制创新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对话与合作平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弥补了全球投融资体系的不足,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推动构建开放、平衡的全球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引领高水平的规则对接。

关键词: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务实行动;美好世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