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之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邀请院第二届“青年学习标兵”代表,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特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以新气象新作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张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在院工作期间,广师求益,积极学习和传播党的科学理论;躬身实践,研究解决中国现实面临的真问题。在《金融评论》编辑部负责策划“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宣传安排计划”,编校相关主题稿件。依托院青年调研项目,深入七省进行一线调研,在家乡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超10万字的调研报告,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中华民族延绵五千余年的文明,沉淀出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书写了一篇篇文化交流的华章,并至今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成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演进,国内经济增长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任务依然艰巨,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环境气候事件频繁影响人类生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纵观全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其背后的文化烙印支撑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团结一心迎接和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离不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中国故事的讲述也需要深刻感知中华文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两大变局加速推进的新时期,更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立足实践,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国特色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之路,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西方经济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特定的国家、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经济增长的奇迹。然而,这些经济学理论并不是永远的真理,在中国的盲目应用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不仅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反而可能扼杀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邓小平曾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支持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勇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式,积累了众多独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这些实践经验普遍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交流互鉴、聚沙成塔,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立足中国国情,形成了一系列的伟大历史实践和中国实践,但中国学者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上,仍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将中国的伟大实践总结为中国理论,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就是汲取文化养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既往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中国银行体系与西方的银行体系有显著的不同。在西方国家,当一个地方遭受地震、自然灾害等外生冲击的时候,受冲击地区的银行会减少对当地企业的贷款,将资金流向其他地区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中国的银行体系则截然不同,当中国一个地区发生外生灾害冲击的时候,中国其他地区非但不会“落井下石”地从受冲击地区抽调信贷资源转移到其他地区,反而会“雪中送炭”地增加对受冲击地区的金融救助。这一实践不仅无法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也与传统经济学鼓吹的“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细究其原因,这无疑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契合。从出生之日起,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这种精神的积淀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是凝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合舟共济、风雨同舟,中国巨轮在当今波涛汹涌的国际环境中,更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共识,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中华文化根基,也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展示中华文化基因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也允许质疑的声音出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欢迎,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当然,面对质疑的声音,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错误的及时驳斥,有道理的及时修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初心使命,增强文明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合作更为广泛的国家,整个国家的风险分担水平提升,更能够有效抵抗外部风险的冲击,同时本国金融体系经营更加稳健。其中的一个机制就是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看我们“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文明的交流互鉴能够体现出一个文明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绵延五千余年的文明,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创新、不惧挑战、开放包容的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用中国的经济实践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走自己的路,持续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时代新征程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做好经济金融的研究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法宝。世界每个国家有各自的文化,中国每个地区也有自己地区的文化,中国经济实践的成功案例是中华文明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所有地区,也不一定适用于世界所有国家。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需要了解各个文明、地区、国家的文化历史知识,理解经济主体背后的思想和行为逻辑,以对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社科院的科研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学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国实践总结为中国理论,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①】马正立: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复兴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②】王怀乐: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扎实推进新中国史研究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③】朱尖:从“大一统”文化传统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