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激励我院广大青年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比学竞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专栏,邀请院第二届“青年学习标兵”代表,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王怀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政治史。政治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与价值取向,以实际行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参著《新时代这十年》丛书中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卷”与“新时代的政治建设卷”。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就中国式现代化、自我革命等主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理论学习文章。在CGTN官网上发表文章,在对外宣传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要认识今天的中国,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要研究中国当代史,就不能人为将二者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新中国史研究,加快构建新中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丰富新中国史研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这给新中国史研究带来深刻启示,特别是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文明连续性的高度不断拓展新中国史研究广度,厚植研究深度。
一是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体现出来。新中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最新篇章,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优秀元素,绵亘至今,既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成为新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是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出来。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这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牢固凝聚,具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而这也成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三是必须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突出出来。新中国史,强调中国特色自然是使职当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二、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连续性,不仅丰富了新中国史研究内容,更为我们提出了方法论上的要求。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理解当代中国,推进新中国史研究,必须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运用大历史观研究新中国史,首先要从历史长时段看问题。因此,必须将新中国史放到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社会主义500多年发展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来认识和把握。特别是将新中国史置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来研究,与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来把握新中国史具有内在契合性。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连续性,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自信才能自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文化自信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也为新时代推进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明确指导,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构筑起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三、书写当代中国辉煌,记录中华文明发展
中国历来就有重史、编史、研史、鉴史的传统,《春秋》《史记》《资治通鉴》《文献通考》等一系列经典史书直到今天仍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更是世界史学园里的瑰宝。梁启超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发达的史学正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有力证明,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中国史学记录了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的辉煌,经历了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懈奋斗,前赴后继,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光辉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时代值得深刻记录,辉煌篇章需要畅意书写。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可以说,一部新中国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自己国家的历史进程。如今,这一接力棒传到了当代人手上,写好新中国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牢牢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