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展既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也考验着世界各国智慧。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挑战和新的动荡变革,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创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对话之密钥破解时代困境。
文明对话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中华文明以开放性和包容性特质,强调“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了文明对话的核心价值。
各美其美:以文明多样为“对话”的基本前提。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中,认识到万物生成和发展在于其多样性,形成了多样化文明包容的豁达胸襟。它既是世界观,也是中华民族处理文明间关系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文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并内在地反映所处社会关系的发展态势。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五色彩纷的文明成果。马克思曾以“玫瑰花”“紫罗兰”芳香不同,比喻人类为满足需求而创造多样文明。中华文明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尊重他国文明恰恰是对本国文明的尊重。“和而不同,敬其所异”应成为各国文明对话的基本前提。承认文明多样性是中华文明交往的内在要求,为当今世界多元文明通过积极对话实现共存共荣提供了思想借鉴。
美人之美:以文明平等为“对话”的价值立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对话是实现真正文明平等的关键,不同文明应在平等对话中增进理解,以平等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文明偏见和隔阂是禁锢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桎梏。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通过文明对话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理解他国的风俗传统和价值信仰,进而促进不同文明主体接纳差异,形成平等交往的和谐氛围。受自然条件、历史、现实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不均衡。然而,不均衡并非等同于不平等。中国一贯主张文明主体双方或多方应保持自身独立性而进行平等对话;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美美与共:以文明共存为“对话”的远大目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素有“协和万邦”的文明追求,追求不同文明在交往中实现和平共存。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古代以张骞、玄奘、鉴真、郑和等为代表的历史人物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古美谈,还是近代中国革命实践,历史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在与世界文明不断对话中,持续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秉持兼收并蓄的谦虚心态,推动世界多元文明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历史和现实昭示了姹紫嫣红的多样文明中,没有尽善尽美的文明,文明发展应与时代共振,在与不同文明交往中汲取养分,自我完善,吐露芬芳。
文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文明对话有助于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和协调行动。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创造和谐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文明发展的重要机制,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挑战注入正能量。
以“文明多样论”消解“文明中心论”:拓展人类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长期占据世界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国家学者把肇始于欧洲的西方文明认作世界文化中心、唯一正确而成功的文明,而亚非拉地区则处于文化文明的边缘。西方中心论试图把“西方化=现代化”“西方文明=现代文明”,并极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兜售。
然而实践证明,诸多发展中国家全盘引进西方现代化模式后,不仅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却深陷文化同一、文明断裂等现代化危机中。以“西方化”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实践中的弊病层见叠出。中国秉持人类文明生而多样的理念,在对话中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开创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文明和民族特色,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迷思,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发展的正当性。这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借鉴。
承上所论,开展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间的对话,在对比竞争中择善而从,在包容互鉴中齐头并进,既拓宽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进路,促进了世界现代化实践的方法论创新,也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以“文明共存论”破解“文明冲突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文明冲突论”认为,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是文化的差异,文明的冲突主宰着全球政治。它忽视了国家间关系的主流是合作而非对抗,忽视了人类共性和文明共同性的存在,背后隐藏着政治意图,旨在维护西方文明的霸权地位。
唯物史观认为,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普遍交往是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根本出路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主张既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群芳竞艳。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积极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不断提供全球文化公共品。近年来,中国多次成功举办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为消解文明冲突,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还通过世界多样文明展开积极对话,以消除文化壁垒,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推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文明平等论”打破“文明优越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国家民族的智慧,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不同,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要交流;不要排斥,更不要取代。而“文明优越论”虽表现各异,但充斥其中的“傲慢和偏见”却别无二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得到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同。秉持平等和尊重,通过文明对话,取长补短,是人类和谐共处、世界持久和平发展之道。文明对话应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西方“文明优越论”等级制霸权思想,为世界建立了相互信任,凝聚了价值共识。在世界文明对话中,应理解和尊重文明主体的现实需求,确保在对话过程中拥有平等地位;各文明主体应各展所长、各尽其才,既坚持在对话过程中尊重不同文明,又确保文明成果由各国共享。文明对话的全过程体现了平等原则,强化了文明共同体意识,促使文明主体同心协力谋求人类福祉。通过平等对话,营造良好文明生态,在互惠共赢中打造人类命运与共的同心圆,发挥文化的“高赋能”基础动力。
人类是个整体,地球是唯一的家园。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任何国家、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独立应对,各国需要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找到解决之道。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不仅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也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倡导文明多样性以及超越文明优越论的观念,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一步。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演进历史,充分揭示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不同文明共存发展,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根基,人类社会才能拥有繁荣和谐、光明灿烂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视阈下‘西方中心论’批判研究”(23BKS1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