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湘西苗族民歌衬词对唱腔的影响

2024-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湘西苗族民歌作为湘西的代名词,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别是衬词丰富且富有诗意,在苗歌中起着独特的连接作用,把主词信息连成一条较为明显的线。虽然衬词在歌曲中起的是陪衬作用,但它们在表现力上却能发挥出主词所不能达到的独特效果。这使得衬词在音乐表达中占据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地位,成为唱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作中,湘西苗族民歌的创编者会根据每首歌曲的表现力和结构需求来精心挑选衬词,用以补充主词和曲调的不足,从而使每一首歌曲都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推动音乐的主题思想得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由此可知,衬词是湘西苗族民歌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对湘西苗族民歌的唱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唱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类衬词:行腔衬、字间衬、尾衬和顶真格衬。

  行腔衬影响唱腔的基调。行腔衬一般用在行腔与拖腔的位置,起着“引子”的作用,多出现在萨务(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凤凰县的叭仁村、米良村和吉乐村等5个自然村寨和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西部土语地区,共分情歌和堂根歌两种曲调)、萨埠噶(凤凰县独有唱腔,一共三种曲调:大调、小调、吟诵调)和萨掴展(主要流传于凤凰县除去叭仁村和吉乐村等5个自然寨以及原两头羊乡,其余乡镇都是这种唱腔,一种曲调)等苗歌中。衬词起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苗歌形式,具有延展性,还起到吸引听众注意和歌手酝酿情感的效果。如谱例萨埠噶片段(见上图)是歌曲的第一句,从第一句使用行腔衬词“enx”且具有较长时值来看,采取此法的原因有五。其一,提醒听众演唱即将开始,让对方歌手做好准备应对。其二,留足时间让歌手自身做好准备,给口腔开嗓,孕育唱词,酝酿感情。其三,衬词“enx”作为鼻化音可提前完成入鼻归韵,适合演唱且自由延长唱腔旋律,还能显著地突出鼻音色彩,形成独特情感色彩。其四,押调,苗歌本身固定的唱腔节拍自由且具有较强的延展性,押调不但可以增添唱腔的线条美感,还可以展现湘西群山环绕、连绵不绝且跌宕起伏的自然环境的曲线感。其五,为唱腔主词铺垫歌曲的情感基调。谱例用一字多音的鼻音衬词进行起腔,奠定了歌曲悠长深沉的基调。再如,湘西的高腔也是用衬词进行起腔的,通过连续使用同一个衬词,进行两次级进手法,自由延长旋律,不仅营造了歌曲轻松愉悦的氛围,还奠定了一种优美而绵延的情感基调。

  此外,行腔衬词多数是虚词,对主词表现的内容起到烘托、铺垫的作用,基本无实意。但也存在少数有实际意义的字间衬词,该部分衬词在对主词的完整呈现上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字间衬影响唱腔编创。在湘西苗族民歌唱词中,字间衬的使用灵活多样,是衔接前后唱词和唱腔的桥梁,不但能强化对唱词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唱腔的美感。字间衬的用词考究,在考虑用词押韵的前提下,编创者还需仔细斟酌前后主词内容的衔接关系,以防止出现唱词意义的质变。同时,还要考虑创编字间衬唱腔与主词前后唱腔的衔接是否合适,是否会影响前后唱词的内容和唱腔的连贯。

  字间衬由于受到韵律规则、湘西苗族民歌中的语素删略和插入,句法上的非常规省略以及语序错置等现象的影响,通常字数会比其他衬词多,歌手即兴创编字间衬词和唱腔的难度也会更高。因此,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歌手们会巧妙地采取念白式、吟诵式或者吟唱式的形式加入字间衬,而这种轻快、有吟有唱的苗歌不但解决了常规歌曲一板一眼所导致的唱腔审美疲劳问题,而且有效帮助了观众实时理解苗歌表达的含义。经研究发现,max nis dox(如果是)、ntad yex(解开)、deit nqeat dox(忍不住担心)、ghad nis dox(是因为)等是高频率出现的字间衬词,这些高频率衬词对于整个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直接改变前后唱词表达的意思。因此,如果字间衬词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对唱词内容的改变,从而引起听众理解的歧义。而为了保持唱腔的连贯性和美感,歌手编创字间衬不仅要考虑唱词前后内容的衔接,还要考虑字间衬自身的运行规律。由此可见,创编字间衬唱腔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尾衬影响唱腔落音。尾衬是指用于乐句结尾处的衬词。湘西苗族民歌常用“oux”衬词来结束一个乐句或结束全曲,这是湘西苗族民歌的一个习惯性用法,也是其代表性特点。尾衬的使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在歌曲的结尾处为唱腔带来一种收束和回笼的效果,从而增强歌曲的优美性和动听性。省级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人吴腊保表示:“如果去掉尾衬,就会显得整首歌不完整,给人一种悬挂在半空,不着地面的感觉,没有结束感。”因而,“heit bod manx  heit nongx ax yongd ganx oux rongb bed ruit rangd miongx oux”使用衬词“oux”结束,不但使演唱者能迅速找到胸腔共鸣的位置,保证唱腔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收束性,同时也意在告诉听众,本乐句已经完成,即将开启下一乐句。

  顶真格衬影响产生“金鹿点尾”唱腔。在湘西地区,有一种特别的顶真格衬词演唱形式,即每唱完一句,第二句开始前先唱第一句的尾字,再开始唱第二句的唱词。在演唱的时候,歌手常常会在尾字前面加一个“ad”字衬词,将“ad”和上一句的尾字相连,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形成流畅且具有美感的唱腔旋律,而且还能有效地衔接上下句的唱腔旋律,增强整体的音乐连贯性和表现力。

  综上,湘西苗族民歌在衬词的选择和使用上有如下显著特点。

  其一,衬词的位置。通常在歌词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之前和第七字之后加入衬词。

  其二,衬词的选择。动词和形容词前常用“ghad便”“sat却”等。

  其三,衬词的作用。衬词有助于补充说明唱腔的内容和结构,降低编创难度,起着桥梁作用。

  其四,衬词的地域性。如凤凰地区的苗歌常用“not bax”起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帮助听众迅速识别歌曲的地域来源。

  其五,易于发音。衬词设计便于发音和演唱,有助于简化唱腔编创过程。

  其六,鼻化衬词的高频使用。如“enx”字,常用于歌曲起腔,形成深沉的音乐基调。

  其七,音域与衬词的匹配。高音区倾向于使用单韵母如“i”“a”“e”“u”“o”,而低音区则选择鼻化音如“en”“in”“ong”“ang”,有助于优化音响效果和演唱技巧。

  湘西苗族民歌通过巧妙运用这些衬词,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旋律线条,降低了编创难度,还能够帮助歌手轻松找到最佳的演唱声位。这不仅完善和补充了唱词内容,也使得听众能够更精准地接收到苗族民歌中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有效促进了湘西苗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此外,湘西苗族民歌一直在时代变化中发展,唱词内容也紧随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而变化。湘西苗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培训以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湘西苗族民歌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方式,湘西苗族民歌不仅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得以保存和发扬,而且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项江涛(报纸)苏威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