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把握治理之“本”。“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人民至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生动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共治“同心圆”。二是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让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全过程,寻求最大公约数。三是保障人民权益,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确保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人都有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见证祖国发展和时代进步。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筑牢治理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和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实现“国家安全”和“人的安全”的价值统一,个体与集体安全利益的统一。二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智慧的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实效性,让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三是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高度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将风险消解于无形,构建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以民为本共建共治共享,彰显治理之“效”。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直接反映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一切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是我国社会治理优势与效能的生动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求我们以民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创造性转化为满足人民实际需要的社会治理效能。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检验社会治理效能的“试金石”。我们应当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理念方式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体现治理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解决基层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枫桥经验”凝结着我们党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在实践中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推广社会治理经验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智慧与力量。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最前沿,是“中国之治”的根基。基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桥头堡”,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人民群众最突出的矛盾问题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统筹推进,关乎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要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本源,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力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紧紧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倾听人民心声,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