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卢克索讯(记者 褚国飞 特约记者 邓延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率团访问埃及期间,于当地时间4月18日至19日到卢克索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遗址中埃联合考古工地调研,现场看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驻埃及考古队,并为“埃及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埃及的考古工作。
在卢克索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遗址考古现场,高翔详细了解中埃联合考古项目进展情况,对双方团队展现的专业协作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埃考古工作者辛勤工作、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效。针对下一阶段工作,高翔提出三个重点方向:一是在持续开展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对其它重要遗址的科学发掘规划;二是建立田野发掘与学术研究协同机制,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文物修复水平,同步强化历史阐释工作;三是构建常态化人才交流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愿为埃方技术人员提供中文培训及来华进修机会。他特别强调,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最专业的考古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愿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以埃及联合考古项目为平台推动两国在考古方面的合作,推动考古成果国际传播,向全世界讲好埃及历史和埃及文明的故事。
当地时间4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埃及卢克索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遗址考古现场调研 本网记者 王宙/摄
埃及卢克索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遗址考古现场 本网记者 王宙/摄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埃及、希腊和罗马文物司司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巴迪亚,埃及旅游与文物部卢克索地区文物局局长阿卜杜勒加法尔·瓦吉迪全程陪同调研,并就深化田野考古合作、加强文物修复技术交流、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此前,高翔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副部长尤姆娜·巴哈尔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文明互鉴与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高翔指出,中国和埃及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学术合作的条件优越,前景广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中国、埃及为代表的文明古国应持续深化文明互鉴,从历史和文明的精髓中汲取发展新动能,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对世界发展的干扰,以合作共赢代替零和博弈,为破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应通过加强卢克索联合考古合作,推动中埃人文交流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文明古国间的交流互鉴,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根基。
巴哈尔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驻卢克索地区考古队的工作成就,认为埃中考古合作对于推动埃中学术交流、全球文明互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表示,下一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将继续深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本次会谈的相关成果尽早尽快落实,为埃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持续注入文明的动能。
调研期间,高翔为“埃及考古研究中心”揭牌,强调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埃文明对话进入机制化建设新阶段。他指出,中国考古机构始终秉持开放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未来将通过埃及项目构建多维度文明阐释体系,向国际社会展现文明古国合作的典范价值。在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驻卢克索考古队驻地办公区时,高翔以“我们不是在挖掘过去,而是在构建未来的文明对话”定义考古工作价值。他充分肯定驻卢克索考古队的工作,称其团队是一支有情怀的队伍,是“社科院最可爱的人”,要求管理部门落实后勤保障主体责任,政策上尽量往一线倾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解决野外工作实际困难。针对考古学科建设,他提出以埃及项目为“试验田”,打造“早期文明创新研究团队”,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跨国协同研究模式。高翔特别强调,考古工作者的使命不是复现历史场景,而是为人类文明对话搭建新的桥梁,要求团队提升历史阐释能力,强化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