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讯 (记者吴楠)11月27日,中俄文学的古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俄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40位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国当代古典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中的经典重构等议题。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表示,古典与现代是文学领域的永恒议题。古典源自过往的文化传统,是传世经典的孕育之处,而现代联结着当下与未来。中俄两国文学既拥有辉煌的古典时代,又有着鲜活的当代风貌,因此古典与现代也成为探讨中俄文学及二者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结合自身观察提出,中国学术研究在俄罗斯学术界的地位已发生显著转变,已跻身俄罗斯学术研究的中心位置。如今,俄罗斯史学、文学等多学科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学术成果,中国研究也因此成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与学术合作至关重要的平台。
古典和古代不同。“古代是在说明自己属于过去,古典是在向当下解释自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认为,古典文学中包含的古典型是其联结古今的形式,指向其卓越性、普遍性、超越性、典范性。古典文学更注重传递其所创造的文明成就和价值内涵。这就是当代中国古典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出的新课题。从古典学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应更注重阐释其文明演进规律、文明成就与价值内涵,提炼其精髓,从而使之更加具备当代性。
异域接受中的文学译本是文学文本经典化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冰提出,历经200余年的中国文学的俄罗斯翻译传播为中国文学经典化作出重要贡献。语言追求反映现实,而译本追求反映原文所反映的现实,这一过程必然出现层层“变形”。无法与中国文学原文本中的意义完全对等的俄译本,在不同程度上主观地彰显着置身特定现实语境的译者的创造力,体现他们基于译文可接受性、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诗学考量下对文学作品的适度操纵。正是在这样的翻译创作中,中国文学经典得以被不断重构与传承。
会议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