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5-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威海讯  (记者张清俐  实习生刘开泰)11月23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在威海举行。

  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同舫看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正在被回答的时代问题。应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破解全球性困境的宏大叙事中,以融合创新破解古今对立困境,以全面协调纠正片面发展弊端,以合作共赢超越霸权冲突逻辑。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晓楠表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崭新创造,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贺新元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华文明的自身更新,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扬弃,同时也昭示出向共产主义文明迈进的历史趋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副院长马秋丽表示,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元性,为发展中国家克服后发劣势、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动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文化底蕴是其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深层因素。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向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探索重大时代课题取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其实践在文化形态上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形态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鹏飞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开创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能否结合、如何结合的历史性难题,既拓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原理性认识,也有助于破除西方在世界现代化议题中的知识垄断地位,提供了构建另一种现代化知识体系的现实可能。
  人工智能正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形态的时代变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余斌表示,学术界应积极提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社会关系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原理、概念及范畴,构建新的理论体系,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
  研讨会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编辑部主办。
【编辑:刘娟(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