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重庆讯 (记者陆航)11月22—2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与会学者聚焦“信息革命·全媒传播”主题,围绕国际传播专业与学科建设、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话题展开研讨,为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凝聚学术共识。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表示,中国语境全球化升维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突破西方话语霸权和舆论围困、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需要。她提出四个方向的实施路径: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赋能语境升维、以主场外交增强国际话语权、以多元化平台与渠道打造全新语境、以复合式传播形式助力语境升维。要以系统观念、战略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综合考量中国语境升维问题,建立各领域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面对近年来中国从单纯文化产品出口升级为在全球视听格局中构建影响力、掌握话语权战略新阶段的转变,应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对话,鼓励民间交流和个人叙事,提升官方媒体专业性和可信度,善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去中心化传播,以精准国际传播展现中国形象。
媒体行业正迎来以智能工具为重点的生产变革,国际传播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智能技术冲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人工智能在灵感征集、框架搭建、任务推动三方面扮演着知识引擎的角色,教育教学需要构建新的“尝试—回馈—优化”学习闭环。他提出了实践教育优化的三个方向:在场,打造可感知、可沉浸的教学场景;在线,应对更加复杂的智能技术冲击,以业界任务带动课程创新;在理,直面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价值观课程案例化和实践化,教学成果更倾向于案例分析和话语体系创新。
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国际传播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