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球南方国家自主发展道路

——访南非开普敦大学校委会委员爱德华·吉迪索·马洛卡

2025-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11月21日,聚焦全球南方发展议题的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携手迈向现代化:共同愿景与发展之路”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社科研究机构、高端智库、高等院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专家学者带着对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围绕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交流研讨。南非开普敦大学校委会委员爱德华·吉迪索·马洛卡(Edward Tshidiso Maloka)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全球南方国家专家学者在此分享经验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本次论坛的核心价值所在。会后,本报记者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提供的发展思路等议题,对马洛卡进行了专访。
爱德华·吉迪索·马洛卡(Edward Tshidiso Maloka)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哲/摄
  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理解“全球南方”这一概念?目前,构建有效的全球伙伴关系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马洛卡:“全球南方”概念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这些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大多曾遭受西方强权的排斥与剥削。正因如此,我们凝聚合力、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相互借鉴、携手共进,以确保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这也正是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的重要意义所在。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专家而言,相聚交流、切磋互鉴,共商有效发展策略,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我们深刻认识到,当某些国家拒绝承认“发展需以本国为主体自主推进,且不以排斥或牺牲他人为代价”这一原则时,各类问题便会浮现。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机遇,不应仅惠及个别国家或群体。因此,当某些国家或群体试图独占发展成果时,相关挑战便会凸显,这也是本次论坛上各国专家学者着重讨论的核心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各国在积极探寻现代化新模式时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马洛卡:我们的理念是,人类社会兼具多样性与多元共生特质。遗憾的是,部分西方国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历史上,一些西方人士秉持 “西方中心论”,将西方模式奉为圭臬,认为所有国家都应当且必须循着西方国家的发展路径前行。它们不愿为其他国家留出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空间,要求各国在经济、政治模式乃至文化层面均以其为范本、与其保持一致。因此,那些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正面临着此类外部阻力。
  某些西方国家在将自身发展模式强加于人的同时还剥夺他国发展权利,人为设置发展障碍。当其他国家试图发挥自主性,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时,这些西方国家便施加压力。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少数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并存的全球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报》:全球南方国家是否正在开创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
  马洛卡: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实现独立以来,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当年殖民者强加给我们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理论根本行不通。如今,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而这条新路必须真正契合自身的发展需求,非洲大陆正由此开启变革进程。虽然并非所有非洲国家都已寻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但我认为这无疑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全球南方国家积极寻求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外部的各种合作机会与资源引入,您认为最关键的原则是什么?
  马洛卡:我们在参与相关实践时最深刻的体会是:与他国开展合作可收获实际益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引进外国技术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吸引外资也能促进本国发展。但这一切绝不能以牺牲本国文明和独立发展道路为代价,任何决策都不能违背自身文化传统,而应在交流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强化自身根基。
  中国与全球南方携手推进联合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核心区别是什么?它是否开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马洛卡:中国式现代化所秉持的理念与西方现代化所持理念有显著差异。中国向世界传递的核心主张是人类应追求共同发展,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局。当各国人民都能实现发展、世界充满繁荣之时,全人类都将从中获益。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既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实践,也是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始终愿意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积极共享发展经验,让发展成果真正为各国人民共享。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加大援外力度,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您如何看待中国通过国际公共产品所作的贡献?
  马洛卡:事实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中国对全球南方作出的卓越贡献。我想再次强调,这些倡议的关键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核心理念:中国能够发展也必将实现发展,并且能在立足自身历史与文明的根基上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也将通过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构建起真正契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新理论与新理念?
  马洛卡: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比较研究意义重大。观察他国多年发展历程,我们既可以借鉴其历史经验,也可以细察其辉煌高光与挫折低谷。通过考察其他国家与文明的过往,我们不仅能汲取养分、获得启迪,还能预见自身未来可能面临的境遇。我相信,未来十年南南合作会在学术交流、发展战略与经验共享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练志闲)
【编辑:王俊美(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