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2025-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讯(记者吴楠)11月21日,由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承办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江河智库分论坛“大江奔流  次第争芳——长江文化发展趋势学术研讨”在南京举行。来自长江流域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
  从沿江城市的特色文化论坛,到流域各省的文旅热潮,再到基层一线的非遗展示,长江文化实践活动成为凝聚流域共识、激活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长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田泽新提出,激发长江文化活力,核心要立足“造福人民”这一根本目标,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与国家“江河战略”要求有机结合,转化为具体实践。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长江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将长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长江流域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记忆,更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与试验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孕育出一套独特的世界观、社会伦理与审美情趣。这套价值体系历经沉淀,已深度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成为其特质构成中的一个关键基因。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学标提出,在文化层面应将文化传承视为一个动态、内生的过程,使生态自觉成为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晓静提出,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生态修复、文化挖掘与区域协同,以科技创新赋能保护实践,以文旅融合拓宽传播路径,让长江文脉在国际大都市中持续焕发生机,成为长江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建议,要搭建跨区域、跨领域、跨文明的多维对话平台,促进长江文化的多元互鉴和多维交流。 
【编辑:刘娟(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