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改革迫在眉睫

2025-11-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是1999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国际经济论坛,旨在形成一个更大的国家集团,以协调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随着近期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贸易紧张局势的恶化,以及部分美西方国家愈发倾向采用制裁、经济战以及金融封锁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使得大家对G20是否仍然具有协调经济治理的能力产生怀疑。2025年11月22—23日,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峰会召开前,国际学术界就G20的作用与治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G20已不再是首要的全球经济治理协调平台。英国剑桥大学生存风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肯尼迪·姆贝瓦(Kennedy Mbeva)表示,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歧日益加深,导致G20已经陷入瘫痪。姆贝瓦认为,G20已失去昔日的影响力。G20成立之初的目的是防止灾难性的金融危机,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协调政策、开展合作以及避免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论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形势的变化致使其地位和效力已经被严重削弱。目前,G20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世界正从多极化向碎片化的地缘经济秩序转变,大国之间日益加深的分歧可能使其陷入瘫痪。二是地缘政治经济因素使得G20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逐渐展现出更强劲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G20的作用日益边缘化。三是G20成员身份的价值正在下降。鉴于这些原因,G20或许已不再是全球经济治理或管控系统性风险的最重要机构。但它仍具有一些价值,即在政治风险较低的领域,G20可以促进部分技术性政策的协调。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政治科学系研究员桑迪·阿弗里卡(Sandy Africa)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G20正面临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危机。在多边主义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作为该机制创始国之一的美国所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引发广泛担忧。阿弗里卡表示,作为由世界主要国家组成的俱乐部,G20影响着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成立初期,成员间曾保持高度共识,使其得以在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世界秩序日益脆弱、地缘政治竞争持续加剧,成员之间已出现严重分歧。但G20仍然在促进全球性对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G20这一平台,国际社会在发展议题设置、气候目标协同、非法资金流动治理等关键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南非作为2025年G20轮值主席国,重点推动了解决债务危机、拓宽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融资渠道、探索可行的绿色转型路径等优先事项。
  G20成立于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危机,七国集团(G7)已意识到无法独自承担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任,亟须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国际平台来共同应对。因此,他们邀请更多国家参与,共同组建了G20。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学术发展中心教授丹尼·布拉德洛(Danny Bradlow)表示,尽管G20成员人口约占全球的67%、GDP占全球总量的85%左右,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自我遴选”的集团(self-selected group)。这种性质,既是G20的优势,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优势在于,G20每年组织大量技术官员、部长及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别的会议。这些会议为各成员提供了沟通平台,便于他们就共同关切交换意见、增进理解,从而在危机时期促进合作,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时保持对话渠道畅通。然而,G20面临的挑战也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成员“自我遴选”机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未被邀请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常常提出疑问:一个未赋予他们参与权的组织,为何有权作出可能直接影响其利益的决策?其次,G20讨论的议题在不断扩展,会议频次持续增加,导致整个进程日益繁重、成本攀升。这不仅增加了达成实质性协议的难度,也使得会议成果缺乏实际影响力。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农村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安娜·萨吉奥罗·加西亚(Ana Saggioro Garcia)还提到,G20至今仍是少数能够汇聚西方发达经济体(七国集团)、东方大国(中国与俄罗斯)、主要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墨西哥)以及全球南方重要代表(如南非)的多边平台之一。G20设立之初并非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变革,而是承担管理职能:维护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并优化运行机制。随着中国崛起,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也逐渐崭露头角,世界需要新的经济治理平台和治理体系。因此,G20需要进行变革以更好地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赵倩
【编辑:赵琪(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