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京举行

2025-1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2025世界中文大会于北京举办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复信与会的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深刻认识“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殷切期望他们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大会内外引发热烈反响,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11月14—16日,以“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发展。

  复信指引方向 汉学联通世界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投身于国际中文教育和汉学研究事业者的内心,成为贯穿整个大会的灵魂主线。

  “这是我们青年汉学家的荣幸!”喀麦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总督学杜迪在得知复信消息后表示,汉学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汉学是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中国可以更好地连接世界。它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促进中外文明融通和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深刻阐释了复信的重大意义。他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深刻揭示了汉学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文明品格,为加快中文走向全球、融通中外、服务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国高校深化国际中文教育、推动汉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促进青年汉学家学术成长和世界汉学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他介绍,为落实复信精神,大会期间专门成立了“全球青年汉学家学术共同体”,并为6名在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领域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汉学家颁发了荣誉证书,积极构建青年汉学家学术共同体与国际合作网络。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将以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为根本遵循,聚焦培养精中文、通文化、懂中国的青年汉学家,办好世界中文大会,创新实施好“新汉学计划”,为世界汉学发展搭建更广阔平台。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表示,学会将以此为强大动力,凝聚各方共识和智慧力量,更好发挥纽带作用,服务全球中文教育,深化文明融通互鉴。

  数智赋能教育 破除交流壁垒

  与会各国嘉宾分享了中文在其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中文在促进各国对华关系、增进人民友谊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希洛拉·乌马罗娃表示,中文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承载中国独特文明、悠久历史的基石。她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正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学校、拓展科研、提升民众外语学习热情等举措系统推进外语教育,而中文正是推动乌中人民友好往来、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关键因素。

  “在泰国,学习中文的热情高涨,这正是我们深厚文化与历史联系的体现。”泰国教育部部长纳叻蒙·萍尤诗瓦分享了泰中教育交流的丰硕成果。“目前,在泰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超28000人,同时也有超30000名泰国学生在华求学,这真实展现了两国友好的双向交流。”她说,对泰国学习者而言,中文是连接两大文明的桥梁,承载着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希冀。

  埃及驻华大使哈立德·纳兹表示:“语言差异曾是交流与合作的障碍,但数字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出现成为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如今,AI不仅是翻译工具,更是语言意义转化的高效工具和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伙伴。我相信创新、人工智能与语言,是搭建各国与人民之间沟通与融合桥梁的关键要素。”

  纳叻蒙·萍尤诗瓦对此深表认同,并提出人工智能可以视为语言教育新时代的催化剂。在中文教学领域,AI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与促进公平可及性两大维度,推动中文学习无国界化。它能依据学习者进度个性化调整课程,提供实时反馈,同时打破地理限制,使偏远地区学生共享优质中文资源,为泰中伙伴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匈牙利内务部基础教育国务秘书佐尔坦·毛卢萨分享了匈牙利的实践经验。他介绍,匈牙利全国学校已启用统一数字学习管理系统,配备AI辅助语言学习模块,以聊天机器人形式与学生开展目标语言对话,模拟真实情境进行互动练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自信与独立性。“技术革新助力实现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真实交流。作为决策者,我们必须以明智审慎的态度运用技术。”他说。

  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共同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陈雅静

【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