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济南讯 (记者张清俐 实习生刘开泰)11月2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山东(山东大学)基地学术年会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论坛在济南举行。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完善。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认为,深入研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聚焦“国之大者”,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积极作为。中央统战部一局局长张明表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畅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桥,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攻关的良好工作格局。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淑敏表示,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和基地建设,要在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学术力量、创新科研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为讲好多党合作“中国故事”作出更大贡献。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王韶兴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根本特征,还准确反映了当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根本性质和显著特点,深刻影响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学教授王浦劬表示,通过强化政治文化分析路径,依托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升华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文明提炼,可以为人类政治文明、现代政党政治文明提供非对抗性、可对话的中国方案。
更好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孙信看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其内在的稳定性结构、强大的制度化功能、卓越的治理效能和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为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传鹤表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国家的长远规划,规避西式多党制下的短期行为偏好。通过剖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生成逻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存良表示,中国共产党通过开放政治体系,吸纳民主党派进入政治结构,充分发挥其体系功能和过程功能,最终形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论坛由山东省委统战部和山东大学主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山东(山东大学)基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