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文文献研究:冷门绝学与边疆治理

2025-1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察合台文文献研究作为冷门绝学的重要领域,肩负着挖掘、整理古代文献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重任,对于深化边疆治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察合台文文献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

  察合台文形成于13世纪以后,因主要通行于察合台汗国而得名,是14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新疆地区及中亚、南亚部分地区广泛流通的重要语言文字。其文献存量颇为丰富,除中国外,俄、英、美、法、日、德等多国图书馆均有收藏。明清时期,察合台文在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亦是清朝实施边疆治理的重要媒介。

  就其留存情况而言,除流传至今的大量典籍文献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察合台文档案。如《清代新疆档案选辑》收录了396件察合台文档案,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契约文书、诉讼信函等多种类型,涉及清代吐鲁番各民族的交往情况,反映了各民族交错杂居、经济相互依存、情感彼此亲近、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互嵌式社会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察合台文文献对额敏和卓家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及吐鲁番地区民众的土地、婚姻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清晰地反映了清代各民族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交融程度的日益加深,深刻体现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此外,瑞典隆德大学藏Jarring collection Prov.207号文献中记录了清代喀什地区的杂技和唱戏活动,显示出中原杂技和唱戏在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佐证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察合台文词语中包含大量汉语借词,如“桌子”(zhuō zi)、“宽”(kuān)、“筷子”(kuài zi)、“真”(zhēn)、“唱戏”(chàng xì)、“庄子”(zhuānɡ zǐ)、“统治”(tǒng zhì)等。上述内容充分证明了中原语言文化与西域文化间深度交流、交融共生的密切关系。这些文献翔实地记录了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携手共进的历史轨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生动见证。

  察合台文文献研究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

  察合台文文献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手史料。如契约文书(含商业文书)记载了西域织工习得中原提花技艺,织物装饰云纹、龙纹,融合两地的工艺审美;生活记述提及西域贵族以中原茶配酥酪制奶茶,中原亦仿西域做胡饼,展现日常习俗的互鉴。这些物质技艺与生活场景的细节,清晰呈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痕迹,有力地佐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共生格局。

  此外,察合台文文献《巴布尔回忆录》《拉失德史》(察合台文抄本)《喀什噶尔史》《王公表传·额敏和卓列传》《伊犁概述》《御制劝善要言》《乐师史》《东方五史》《安宁史》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和明清时期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具体来看,《巴布尔回忆录》载有明代中国丝绸、陶瓷、茶叶、建筑、医药等产品在中亚、南亚的传播轨迹与影响,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实用价值与传播力;《拉失德史》与《喀什噶尔史》则详细记录了西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情节,为研究边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手资料;《王公表传·额敏和卓列传》《伊犁概述》《御制劝善要言》《乐师史》《东方五史》《安宁史》等著作,均包含清代中原与新疆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层面交流互动的相关记载,是解析明清时期边疆与中原文化共生关系的重要文献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边疆治理,需要强化理论支撑。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加强察合台文文献研究有助于为边疆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例如,对清代地方统治者的敕令、清朝官员的题本奏折、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家族谱系等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清代新疆治理的具体情况,为当今边疆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通过对察合台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全面揭示历史上西域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让各族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它为边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边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综上,在研究方法与路径上,察合台文文献研究必须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视角,并将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从文献整理、历史研究、语言文字研究、比较研究等多个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文献。积极推动跨学科协作,综合利用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支撑国家战略决策的实证材料。此外,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察合台文文献整理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利用。

  察合台文曾是中亚、南亚部分地区的重要书面语,其文献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民族交往以及对大一统国家认同的珍贵史料,在边疆治理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察合台文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边疆治理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坚实的学术支撑。随着国家对冷门绝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各学科研究方法和路径的不断创新,察合台文文献研究必将为边疆治理和民族团结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察合台文、波斯文《帖木儿治国策》译注与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研究人员)

【编辑:唐萌(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