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12日,广告学专业建设中西部论坛暨中南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30周年庆祝活动在武汉开幕。本次论坛以“数字时代广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共绘人才培养新蓝图。
开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黄迎新教授主持,院长李长中教授致欢迎辞。李长中指出,数智时代在带来传播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学科建设的挑战,期待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广告学专业把脉开方、凝聚共识。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办公室主任陈晓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新利在致辞中祝贺中南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三十周年。主旨演讲环节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明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陶喜红教授主持。
聚焦教育改革与未来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教授提出AI时代人才培养新思路:淡化专业,强化能力,解决问题;打破单一专业招生模式,实行项目化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探索专业动态优化机制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殿元教授认为,面对AI重构广告行业的挑战,教育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既夯实理论根基又锤炼实战本领。他创新提出“用行动传播代替传播行动”的育人思路,认为课堂不应局限于理论讲解,而要贯通行业真实场景。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段淳林教授以知识体系重构和理论框架创新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了计算广告作为交叉学科的探索逻辑,揭示了数据驱动下广告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趋势。基于此,她创新提出十大核心指标体系,着力构建多维度、阶梯式的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黄玉波教授则从“面向智能时代的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借助整合式递进式实战化教学手段探索全程紧张型教学,通过竞争和挑战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动力,实现从作业到作品,再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探讨了实战化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武汉大学张金海教授号召中西部广告教育与广告学者,在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建设中,应有更多的交流,应有更大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应与东部的广告教育与广告学者共同担负起重振中国广告教育的历史责任。
聚焦数智时代广告学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本土创新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莫梅锋教授以“数智时代广告学专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路径”为题,以湖南非遗营销为例,倡导以技术为驱动、以融合为路径、以场景为落脚点,推动广告教育从“媒体创意策划”向“全域全程传播”转型,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实战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申雪凤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驱动下广告学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展示了AI技术融入课程体系、重塑基于产业链的“策—创—展—传”智能教学模块的创新实践。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汤晓芳副教授介绍了南昌大学在学科整合与特色化发展中的“一核四翼”框架,以价值引领、交叉融合为核,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与竞赛”为激励,以“产学研协同”为驱动。
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林翔教授深入探讨了“AIGC对广告创意的应用及影响”,结合广告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解析了AIGC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与影响分析,提出了生成式AI对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实践的颠覆性变革。
中南民族大学黄迎新教授回顾了中南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三十年的特色发展之路,分享了专业建设经验,也客观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对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空前挑战,指出唯有专业转型和升级才有出路。
数智时代广告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10月12日下午举办了三个分论坛讨论。分论坛一以“数智时代广告学专业转型”为主题,由西北大学杨立川教授主持,河南大学教授宋若涛点评。分论坛二以“数智时代人才培养创新”为主题,由郑州大学颜景毅教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乔同舟主任点评。分论坛三:以“数智时代产教融合及校友论坛”为主题,由中南民族大学张贤平教授主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于永俊点评。
闭幕式环节,张金海指出,各高校应该依据自己的优势寻求特色化发展。陶喜红总结认为本次论坛为具有专业性、前沿性、交叉性的特点,为广告学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思路。
论坛期间,中南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三位系主任张贤平教授、徐红教授、黄迎新教授和专业教师们先后表达了对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论坛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文学院协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20多名杰出校友参会。
(主办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