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

2025-09-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29日,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表示,希望学员们能将培训期间在辽上京遗址实践中所习得的认真务实、扎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对考古事业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城市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深度融入后续工作实践,在各自岗位上持续深耕,再创佳绩。希望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科研支撑,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杨勇提出,城市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的根基,而高级研修班则是保证和提升我国城市考古田野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研修班为载体,将城市考古的理念方法、技术标准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全国同行分享,既是对国家文物局委托任务的认真履行,更是推动我国城市考古方法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侯俊表示,此次研修班的举办对内蒙古地区城市考古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希望以研修班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文博系统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考古事业发展。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赛音巴雅尔回顾了近年来在考古工作的支撑下,巴林左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并对研修班师生为巴林左旗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结业仪式由研修班班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队长汪盈主持。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苗诗钰、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汝钰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发言。她们表示,在实践中,对城市和建筑遗迹的整体性、复杂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亲身体会了辽上京考古工作中所秉持的精耕细作和关键性解剖等发掘方法与理念,充分认识到高精度测绘在田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培训期间,个人理论知识框架、工作方法及学术视野均得到显著拓展与提升,更深刻地体会到城市考古的重要学术价值与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本届研修班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博物院和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共同协办。研修班旨在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提供高质量课程体系和学习平台,实现对学员理论知识、田野发掘技能、室内整理能力及项目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中国城市考古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研修班于7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开班,来自全国各地考古业务部门的10名青年骨干参加了培训。本届研修班延续了2017年以来举办的“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核心思路和教学经验,以辽上京遗址的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在两个多月田野考古实践的基础上,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学术讨论及汇报评议等教学活动。
  (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执笔)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