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2025长江文明论坛即将在渝举办
2025-09-10
作者:
陆航 吴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重庆讯
(记者 陆航 吴楠)跨越江海、文明互鉴,一场关于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的盛会即将在重庆举行。9月9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长江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管洪介绍,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将于9月17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国内外专家将围绕主题,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相比前两届论坛,本届论坛实现“三个转变”,具有三个特点。“三个转变”是“从国内论坛向国际论坛转变、从文化主题向综合主题转变、从单一场景向综合场景转变”。“三个特点”是“走向国际化、嘉宾层次高、活动更丰富。”今年首次国际化举办长江文明论坛,将论坛主题确定为“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突出世界大河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在与会专家中,外国专家占有较大比重,如主论坛演讲嘉宾有五位来自国外。推动论坛国际化,旨在进一步提升长江文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大河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更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根基。
参加论坛的嘉宾,有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有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内的业界专家,有来自英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研究尼罗河流域、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大河文明的专家学者。专家们将汇聚重庆,围绕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进行演讲交流。
除主论坛外,还将同期举办系列文化研讨交流,包括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2025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新韵重庆”无人机表演、长江文化探访交流等,本届论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场景更加多元多样。比如,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将围绕“守护长江文脉 传承千年匠心”主题,邀请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文旅主管部门和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机构参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会商、长江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介、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以及发布“跟着非遗游长江”非遗旅游地图等。
据悉 2023年、2024年两届长江文明论坛累计邀请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社科机构、文博单位共20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研讨交流。与会专家紧扣“长江文化传承发展”“长江文化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大力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线路的长江样本”等专题进行主旨演讲,相关成果汇聚成了《长江文明论坛文集》,总共收录文章75篇,51万余字。其中,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题材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已转化为重要政策举措。
【编辑:张雨楠】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微短剧:“视觉快餐”如何重塑数字视听文化生态?
推动财经教学与AI深度融合
加强中国民间故事研究
南京大屠杀史料《拉贝日记》(修订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