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雪域高原发展新篇章

——访西藏自治区社科联主席、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小宁

2025-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西藏实现了哪些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西藏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西藏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西藏自治区社科联主席、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小宁。

  《中国社会科学报》: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西藏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您谈谈这些历史性变革和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小宁:西藏实现了八个方面的历史性跨越与发展,包括政治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从“极端落后”走向“稳中向快”、交通与要素流动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全面进步、文化传承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发展、边疆巩固与开放合作并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这些成就共同推动了西藏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书写了新时代西藏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基层治理逐步实现法治化、网格化与数字化并行,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显著拓宽。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为西藏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形成。青藏铁路、拉林铁路建成运营,初步形成复合交通格局。国际国内航线达183条,年旅客吞吐量持续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快速提升,光纤与4G/5G网络在行政村覆盖率大幅提高。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低保、五保供养、孤残儿童保障和就业援助体系日益完善。

  藏语言文字在基础教育、司法、广播电视、公共标识等领域依法使用,《大藏经》印刷出版,格萨尔、藏医药浴法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数字化进程加快,文物数字采集、高原文献抢救整理、博物馆群和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

  西藏的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和应急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地震、泥石流、冰湖溃决等灾害监测能力明显加强。“放管服”改革、智慧政务大厅和移动端“一网通办”广泛推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活力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规定。请您谈谈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西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李小宁:民族政策的核心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策不是简单的“补贴”,而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和综合性政策包,塑造长期发展能力、社会整合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推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协同并进。

  一是制度化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西藏在地方立法、语言文字、教育文化、经济规划等方面的自主权,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保障民族自治的代表性与自主性,为西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二是中央财政与投资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建设资金和对口支援省市的“组团式”援藏,为西藏注入资金与人才,直接改善要素禀赋,增强发展动能。三是精准差异化公共服务。针对高海拔、居住分散、生态脆弱等特点,实施寄宿制学校、流动医疗车、远程教育、草原生态补奖等政策,实现普惠与差异化服务相结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四是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性挖掘、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业等,实现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五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组团式”援藏等多种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认同与团结。六是生态文明制度嵌入。严格执行“双控”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草地保护线,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碳汇监测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设置生态护林员岗位,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就业双赢。七是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专项政策,为投资、旅游和产业布局提供稳定预期,提升发展确定性,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八是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援藏科研计划,西藏在高原生物、民族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从“资源输入”转向“内生创新”,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西藏的发展有哪些经验?

  李小宁:西藏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

  首先,党的全面领导是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重大工程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充分体现,为西藏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其次,西藏各级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就业等民生水平,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最后,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是西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多项优惠政策,全国各地通过对口支援机制助力西藏发展。援藏工作从单向投入逐渐转向“双向协同”,援藏干部与本地人才衔接机制日益成熟,东西部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西藏60年的巨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行。新时代,西藏要在巩固稳定基础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培育新动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边疆巩固与民族团结、内生动力与安全韧性协同发展,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陆航  班晓悦

【编辑:隋萌萌(报纸)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