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8月1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
2024年,广州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蓝皮书研究显示,广州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七成,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34.7%、33.6%和5.0%。城镇居民平均收入达83436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达40914元,同比增长6.0%。工资性收入常年保持在城镇居民收入65%左右、农村居民73%收入左右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多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稳居前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保持下降态势,显示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
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蓝皮书书影
蓝皮书表示,2024年,广州完善“街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就业驿站服务+零工市场服务+南粤家政服务”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认定高质量就业社区63个、高质量就业村57个、就业驿站342家,举办新就业形态(零工及灵活就业)专场招聘会203场次。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稳居全省第一,2024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值分别为1.34、0.95、0.98和0.97,全年值为1.06,就业供需情况在动态中保持整体平衡。2024年,广州着力降低融资创业成本、改善创业环境和稳定就业岗位。持续建设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创业担保贷款制度和保障机制,借助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创贷政策宣传推介与指导,帮助企业成功贷款,带动更多重点帮扶人员就业。2024年扶持创业人数和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分别为5.18万人和12.46万人,连年保持良好水平。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2023年,广州综合民生指数持续增长,综合反映出广州的经济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投入对民生水平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从指数的增长速度来看,2014-2021年间广州综合民生指数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21-2023年间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这反映广州民生事业从规模投入增长的模式转入到内涵建设阶段,更注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更重视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弥补短板、补齐漏洞。在综合民生指数中,“卫生健康”“文化教育”两个领域的得分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对总指数得分增长的贡献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