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字根脉 铸文化自信

2025-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明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创造性和影响力对于中华文明的塑造、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字传承与文明发展
  文字的创制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关键一步。以汉字为主体的中华文字是华夏先民开始大规模聚居以后,随着社会分工以及阶级分化而逐步形成的。汉字在古代祭祀仪式和文明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汉字书写手段和书写载体的不断演进,推动了如印刷术、造纸术等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汉字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气魄和精神的整体塑造。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是世界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唯一从未间断并仍展现强大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体系,以汉字创制和书写为主体基础而形成的文明体系呈现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总体发展特征。汉字的字形、结构、布局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处世原则以及道德标准。“形象表义”“横平竖直”“内外方正”“对称工整”的书写要求,塑造了人格、锻炼了心性、培养了思维、规范了行为、凝练了审美。同时,汉字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与共的世界观和伦理观。
  汉字识读与书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文明素养的重要指标。不过,信息化给汉字书写带来了一定冲击,人们不再追求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逐渐由计算机输入以及人工智能所取代,进而导致汉字书写对于人的心性及行为的塑造力逐渐减弱。语言文字信息化是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将传统文明精髓与现代文明发展相结合,做到守正创新,是文明传承的重要任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守护汉字书写传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
  弘扬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和代表符号。汉字文化不仅体现在汉字字形结构上,还体现在汉字的书写及使用过程中,以及由其衍生出的众多文化样态上。汉字字形结构蕴含着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汉字造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关系和生命共同体意识。汉字字形的结构演化以及记录方式的演变,使得汉字从雕刻到书写形成一套独立的美学体系。汉字字形结构讲究线条工整、字体方正、布局匀称、构思立体、寓意直观、意境深远;汉字书写过程追求运笔有力、笔画有序、流畅自然、停而不断、终而不绝。汉字的构形和书写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中国美学特征。汉字书写过程发展出独特的文字艺术形式,即中国篆刻和书法艺术。
  汉字书写艺术化发展历程不断推进汉字书写工具的发明与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书房文化体系。“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文人的基本配置,而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亦已成为文人墨客的文化追求。书法文化显然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而衍生出的文化体系,其文化样态极为丰富。汉字是一种视觉语言,字形独立,寓意直观丰满,书写不受空间限制,其使用过程还衍生出了众多民俗文化样态,如题刻文化、匾额文化、楹联文化、字谜文化、民俗字画等文化样态,共同构成了一道道汉字文化景观,表达了中国人对于汉字的崇拜和迷恋。
  汉字不是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活态的精神载体。汉字已成为一种文化身份符号,跨越了华夏史,联结着大中华,横贯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故事以及现代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延续的根基,更是中华文化的身份象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星。我们要大力加强汉字文化保护,弘扬汉字文化精髓,发扬汉字的统一凝聚力。
  坚定文化自信
  汉字的统一过程就是一部中华语言文字发展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心聚力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秦统一六国以后,书同文、语同音成为中国大一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分裂统一,汉字一直保持着中华文脉一体发展的格局。汉字是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汉字历史上凝聚了华夏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卓越载体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力量。中华语言文字文明深刻影响了历史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彰显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起到了化异为同、四海归一的文化作用。历史上,契丹、西夏、女真、水族、京族等民族均采用汉字作为文字创制的基础,成为这些民族归化的内在动因之一。汉字是和平友好的使者,汉字的对外传播深刻影响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体现了汉字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
  然而,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落后挨打甚至被瓜分的局面。有人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于汉字难写难读,甚至许多人提出通过改变文字救国,倡导汉字罗马化、拉丁化。由此,汉字危机随之而来。不仅如此,汉字危机还波及汉字文化圈国家,如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开始废弃汉字。实践证明,这些国家弃用汉字等于割断了历史文脉,进而造成文化断层,缺失了文化身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汉字危机,汉字的书写和识读成为新的问题。实践证明,汉字的图像特征非常适合信息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发展前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针对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化发展要求,制定汉字国际标准体系,加强汉字国际标准认定,正确处理汉字的繁简使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要重视汉字书写识读,传承汉字审美传统,发挥汉字文化象征符号的作用,共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汉字具有凝心聚力的特有魅力和价值。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内在基因,增强了中华民族群体认同,具有超强的文化凝聚力。汉字的优势传统和内核精神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摒弃对汉字的误解,坚定文化自信,扩大汉字对外传播能力,提升汉字的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汉字文化的内驱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共同体’构建视域下我国边疆地区语言能力建设研究”(20BYY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编辑:崔晋(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