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刘晓民)2025年是我国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诞辰290周年。7月26日—27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在段玉裁家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召开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推动段学研究达到新高度
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理事长府建明主持开幕式。
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守护好、传承好、转化好、发展好、弘扬好、践行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理应“走在前、做示范”,发挥更大作用、彰显更大担当。要开展好段玉裁相关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文献发掘等活动,全力推动段学研究迈向新的发展高度。江苏宏德段玉裁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省内外学术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段玉裁学术思想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段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段学”研究人才队伍。
开幕式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霞在致辞中提出,段玉裁一生精研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他的《说文解字注》体大思精、泽被后世,堪称中国语言学史上不朽的丰碑,深刻影响了清代乃至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路径。段玉裁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贯通经史的深厚学养、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早已融入金坛的文化血脉,成为激励后学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致力于挖掘、保护、利用以段玉裁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承历史文脉,弘扬先贤精神。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共同推动段学研究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云路在致辞中提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构建了传统文字学的理论框架,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堪称中国古代语言学理论化的里程碑。纪念段玉裁,目的是重新审视这位语言学大师构建的语言学体系与理论,在回顾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对乾嘉学术方法论再发展。王云路表示,研究语言不能一味追随域外,因为语言本来就有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尤其像汉语这样形音义兼具的语言文字。要结合许慎、段玉裁等研究,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训诂学的历史,从隐性到显性,将散见于具体考释当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潜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科学精炼的术语和理论,推动形成完整自洽、特色鲜明的中国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尚书》学会会长钱宗武回顾了国际《尚书》学会与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的合作历程并表示,几方在合作中共同开展和推动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和项目研究,包括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运富谈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许慎《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准阐发,同时运用“以字考经,以经考字”的治学方法,构建起能贯通文字、音韵、训诂的学术体系。许慎为源,段注为流,河南与江苏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天然的学术关联,应该加强合作,让许慎和段玉裁的学术精神在新时代形成跨越地域的共鸣。
宏观与微观结合挖掘段玉裁的理论贡献
学者们从宏观视角回顾了往届段玉裁纪念会议的情况,梳理了段玉裁学术交游与江南学术圈的互动;同时,在微观上对段玉裁在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深入挖掘。
在学术交流第一场,王云路在发言中提出,段玉裁的“小学”研究得出了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论,学者们要进一步挖掘他的理论,继承他的科学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董志翘总结了《说文解字注》对同源词研究的表述及贡献,分析了段注同源词研究的特色。钱宗武提出,人们熟悉清代“《说文》四大家”之首的杰出语言文字学家段玉裁,却不甚了解开宗立派的经学家段玉裁。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经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华学诚根据《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跋文释读》一书所见日本藏《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与莫友芝摹本和段注《说文》对勘,观其异同,认为学界应重视唐写本与莫氏摹本的区别,并合理利用。
在学术交流第二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启明梳理了段玉裁对新材料的看法,分析了段玉裁对二重证据法的应用与贡献。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分析了段玉裁的汉读三分理论,提出“汉读”主要分为“读如、读若,读为、读曰,当为”三组,分别侧重拟其音、别其义、改误字。李运富表示,段玉裁对同形字的理解主要是“同形而古今异义”,他的观察视角、研究目的与当今学界存在一定的差异。宁波大学宁波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锋用“兴”和“櫼”两个词语分析了段注与吴方言的关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万久富认为“炮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讹误,当以“炮格”为正,段玉裁等论述理据确凿。
在学术交流第三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汪少华对1980年金坛和扬州段玉裁研究会议进行了回顾,为段玉裁学术研究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主任王华宝通过梳理段玉裁的交游轨迹与学术互动,揭示了乾嘉时期江南学术圈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以及学者如何通过地域协作与思想碰撞塑造学术生态,为理解清代学术传承与地域文化互动提供了典型个案。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岩认为,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区分“今古文”的实践中,展示出对“文本流动”的深刻认知,即经典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会持续地经历传抄、修改、阐释等再创造。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吕亦舒介绍了河南漯河市许慎文化园文旅开发经验。
会议学术研讨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府建明在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提出,乾嘉学派并不是对宋明理学的完全抛弃,而是一种批判继承与发展。同时,需要进一步考察乾嘉学派传统“实事求是”的思想与西学东渐所传播的科学主义的关系,以及段玉裁学术风格与个人性格、人生经历的关系。常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叶英姿表示,要处理好学术研究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推动段玉裁文化资源产业化,打造人文经济学的新亮点,并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段玉裁研究,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支持培育地方青年学者。华学诚建议,应当从研究资料收集、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平台等方面提高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层次,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建成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会议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