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科学”政策影响全球科研未来

2025-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俊美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政府通过削减研究经费、越权干预科研、中断科研合作等,推行了一系列“反科学”的破坏性议程。7月1日,《自然》期刊官网发文称,美国政府削减科研预算,迫使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NASEM)进行大规模重组,引发动荡。就此来看,美国政府有意引导资助机构的资助方向、大学的人员雇佣情况以及科研人员的研究内容,相关措施会使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进展陷入停滞。
  大规模削减科研预算
  上任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终止了联邦政府内的所有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并解雇了所有参与颁布这些政策的联邦工作人员。接受《自然》期刊采访的NASEM成员承认,试图保护该机构的领导人面临挑战,但也有人指责NASEM领导层缺乏透明度,在面对这一对科学的历史性攻击时保持沉默。特别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3月份发布的指导意见表明,将不再允许对与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评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联邦机构委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被政策制定者视为标准建议。2024年,与联邦机构签订的合同约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预算的59%。如今,为了应对预算削减,该委员会宣布了一项计划,整合内部部门并减少指导研究项目的顾问委员会的数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表示,预计到8月底将削减15%的人员和预算,到2025年底将削减30%的人员和预算。
  在下一个财政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预算将减少一半以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金将减少约40%。这些行动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将会对经济、公共卫生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损害。《自然》期刊曾敦促科学领袖表明立场,并采取更多措施使民众意识到这种鲁莽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因为“对任何地方的科学进行攻击,就是对所有地方的科学进行攻击”。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对美国本身和整个世界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导致公众对科学失去信心
  在美国政府不断削减联邦机构和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之际,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对科研诚信政策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联邦政府恢复“透明、严谨和有影响力”的“黄金标准科学”。但是许多科学家担心,这一命令将适得其反,因为它将把美国科学家和科学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这一命令指出,科学在可靠性和严谨性方面面临着无数挑战:科学文章的撤回量激增,大量假冒或低质量的出版物涌现,许多研究结果无法被科学家们复制,已经导致公众对科学失去信心。接受《自然》期刊采访的研究人员说,科学界已经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民意调查数据显示,信任科学家的人口比例仍然很高,约为76%。
  有人担心,美国政府的行动会对未来的科学和科学家产生寒蝉效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家南希·坎维舍(Nancy Kanwisher)认为:“不能为了削减科研预算解雇所有人,然后在需要他们的时候重新聘用,这样将因此失去一代科学家。”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也在不断“退出”或大幅缩减预算。美国政府取消了对国际气候变化项目的联邦资助,这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一道,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造成了严重打击。
  全球学术界正在发出声音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共识是,更精细、分类更细化的数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诚然,所有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都存在意见分歧,但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是达成共识的最好方式,取消经费不是解决办法。3月,近2000名NASEM成员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警告说“国家的科学事业正在被摧毁”,并敦促其他人大声疾呼。全球的科学组织也应当表明立场,尤其是那些代表世界各地面临风险的年轻科学家、科学院和研究人员的组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科学研究的强国之一,持续不断地吸引着优秀人才的到来。美国作为全球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也为科学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大量资金,这对美国自身和世界都有很大好处。随着目前的政策变化,美国政府似乎倾向于不顾一切地将其抛诸脑后。《自然》期刊的使命是“通过迅速发表任何科学分支的重大进展来为科学家服务,并为报道和讨论有关科学的新闻和问题提供一个论坛”。因此,《自然》期刊谴责这种对科学的攻击,并鼓励全球学术界的学者和组织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表达他们的意见。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组织也在发出类似的声音。曾有科研机构发文表示,他们正在受到政治压力、预算和劳动力削减以及审查制度的破坏,基于证据的发现被忽视或被歪曲。在极端情况下,科学家会因其工作而遭受骚扰、边缘化或个人威胁。科学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研的透明度,决策者要保护机构的独立性,恢复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使其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
【编辑:赵琪(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