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医学、人本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2025-07-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7月6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医学、人本与媒介”(MHM)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与会学者围绕“数智时代健康传播知识体系的重构”主题,深入探讨技术背景下健康传播的范式转变与伦理挑战。会议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项目负责人许静主持。

第八届MHM会议专家学者合影 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表示,自2016年韩启德院士倡导建立北大健康传播专业以来,媒介环境已发生剧变。如今,算法推荐盛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泛滥,深刻影响各年龄段人群获取信息的方式。算法推送导致“信息茧房”,加剧社会认知割裂。同时,虚假信息的泛滥速度与规模远超以往。在此背景下,专业、科学的健康传播研究尤为重要。任羽中特别提到,本次会议创新性地结合博士生论坛,希望培养青年力量,加强年轻学者交流,促进他们运用所学服务社会,助力公众获取真实、有价值的信息。真正贯彻会议的“人本”精神,在技术迭代中坚守人文关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梅?林表示,近年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立了全方位合作关系,涵盖教育、科研与创新实践等。梅?林回顾了两院的学术交流成果,对双方合作推动亚洲健康传播研究给予肯定。她倡议,未来两校要共建亚洲健康传播研究网络,协力应对当代健康挑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提到,北大作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发源地,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依托百年积淀,学院坚持立足前沿、注重特色、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作为国内首创的健康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其建设堪称典范——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影响力也日益彰显。

  梅?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戚晓鹏等学者,从心理与行为研究、数字技术应用、计算传播分析等多重视角,对健康传播的实践路径、效果评估及优化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在“青年领军学者圆桌对话”环节,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芮牮等围绕健康传播的研究趋势与方法路径,结合各自的学术成长和科研实践进行了分享。

  与会学者表示,如今健康传播不仅是国家所需,更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枢纽:一方面,它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技术,正重塑传播形态,且已渗透到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作为先行者,北大健康传播领域正致力于生成式AI的语料优化与应用研究,着力防范“AI幻觉”可能带来的健康认知风险。未来,各国需加强合作,加快推动健康传播学的发展。

青年领军学者圆桌对话 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MHM学术研讨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其发展历程恰逢人工智能技术高速演进的时期,见证了健康传播与媒介技术的交织互动。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的数十位知名教授,投稿作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60余所高校及机构,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犹他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海外高校。投稿录用率接近七成,涉及的主题包括健康信息采纳、边缘群体困境、控烟研究及健康行为干预等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领域。

【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