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5-07-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7月11日第36个“世界人口日”来临之际,本网记者获悉,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人口与社会》推出了“守住人口安全底线,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学术笔谈。六位国内人口研究领域的学者参与笔谈,就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日趋显著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重视人口安全隐患和风险防范

  高度重视人口安全隐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提出,讨论人口安全本质上是关注人口不安全的风险和危机,也就是人口的安全隐患。生育、死亡和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最基本变量,也是决定人口变动的基础力量,其本身存在内生性的变化规律,尊重人口发展规律是讨论人口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底层逻辑。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考察人口安全,要有动态眼光,保持忧患意识,树立全局观念,人口自身的持续发展是基本,提升生育率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还要看到人口安全与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非传统领域安全联系紧密,又要看到人口安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口是边疆的“活界碑”,是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守卫国门的重要力量,要高度重视陆地边境人口减少问题,科学施策助推边疆地区稳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讲师盛丹阳提出,要加强边境人口变动的动态监测,防控各类人口风险。大力支持发展潜力型边境县,增强其模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经济发展,增强边境地区人口吸引力。

  促进人口安全发展 确保世代赓续

  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人口安全发展。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分析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已成为新时代人口工作的核心逻辑,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防范化解人口领域重大风险,守住人口安全的底线,将人口治理置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框架之下。一要通过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来提升人口治理效能。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在不同生命阶段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支持,满足各类人群的高品质生活需要。二要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创新人口管理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机制,以增进城市“新移民”的融入感和获得感。三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在人口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面对未来低生育率的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人口发展的严峻性,人口安全能不能得以实现?如何才能够保障我国人口发展世代赓续?河北大学人口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王金营认为,保障我国人口赓续发展、不受伤害,有效提升生育率是唯一保障途径。根据人口发展的规律,生育率逐步回升到更替水平是人口安全的底线要求,也是未来最理想的生育水平,因此首先要使生育率开始有效回升,达到一个适度水平。同时,在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过程中,要允许有阶段性,有支持和服务体系建立和储备积累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要积极构建完善有效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努力促进人口实现规模稳定、结构均衡、素质优良、区域分布合理的高质量发展。

  以推进科学治理、强化技术安全、注重伦理建设等促进“智能为人、智能为善”,以人工智能筑牢人口安全底线,科学赋能人口高质量发展。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教授沙勇认为,人工智能对人口安全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能够提升医疗效能、保障人口健康安全,提升就业能级、保障人口经济安全,提升供给能力、保障养老安全,催生经济社会效益、保障人口发展安全;其引发的人口安全挑战则涉及就业结构失衡、数据与技术安全、伦理道德风险等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人口生活质量、拓展人口发展空间,就要探索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赋能人口安全的治理体系,加速构建完善人工智能协同治理机制、政策规制、法律规范。实施“人工智能素养终身提升工程”,通过系统政策引导,推动利用人工智能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区域间差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立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影响的就业风险防控体系,出台支持政策、设立扶持基金,建立就业风险预警机制,动态把握人口发展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就业者的就业能级与收入水平。

  本网记者 王广禄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