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陈雅静)6月28日,“蒙古史诗翻译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国外蒙古史诗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国外蒙古史诗个案分析与比较研究,国外流传蒙古史诗的译介与传播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陈岗龙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学科办公室副主任、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丰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负责人徐文华分别致辞。
林丰民认为,东方史诗对于东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但由于翻译研究的欠缺,我国读者对东方各国史诗传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翻译东方史诗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将丰富和促进中国的史诗研究,助力中国从史诗大国转型为史诗研究的大国。
徐文华(因故未能出席,由斯钦巴图代为宣读)提出,我国拥有众多至今仍在口头流传的活态史诗,其中《格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三大史诗作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的文化瑰宝。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史诗传统在国外的流传状况,并进行译介与统筹研究,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诗研究、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巴图、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岗龙分别进行主旨演讲。斯钦巴图以宏阔的学术视野系统梳理了国际上《格斯尔》研究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从时间与空间的高度跨度上,清晰勾勒出《格斯尔》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为推动《格斯尔》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重要思路。陈岗龙以《哈拉克纳斯之部》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英雄受辱、英雄愤怒等相关情节的对比为切入点,对该诗部的形成和演变轨迹,以及对《伊利亚特》相关情节的吸收与重构过程作了系统分析和阐释,为东西方史诗的跨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案例。
研讨会围绕“卡尔梅克史诗研究”“蒙古史诗的译介和传播”“蒙古国史诗研究”和“布里亚特史诗研究”四个主题展开专题研讨。
“卡尔梅克史诗研究”专题讨论中,内蒙古大学教授塔亚系统概述了卡尔梅克《格斯尔》的发现、搜集、翻译情况,对自18世纪以来,搜集、记录的《格斯尔》书面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文献例证纠正了一些有关卡尔梅克《格斯尔》的错误观点。西北民族大学阿尔布克?巴生详细介绍了卡尔梅克《江格尔》托忒文抄本的特点和收藏情况,并就最早记录的戈尔通斯基版《江格尔》文本作了系统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额尔敦乌拉通过比较分析,论证了卡尔梅克“英雄故事”中包含卡尔梅克史诗,并对卡尔梅克史诗文本作了统计,指出现存卡尔梅克史诗共计22部,其中国内已公开发表12部。
“蒙古史诗的译介和传播”专题讨论中,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孟开对《江格尔》史诗中出现的武器名词的词义进行了词源解析,进而指出以往的错误理解和存在的错误武器名称。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深入探讨了《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的翻译特点,以及该译本在《格萨(斯)尔》的译介和传播史上的学术意义。
“蒙古国史诗研究”专题讨论中,内蒙古大学米热力汗?那登木才对蒙古国学者整理出版的本土搜集和创编的《江格尔》,以及蒙古国学者对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和我国境内搜集、出版的《江格尔》文本和研究论著进行了一一介绍和统计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乌日古木勒对蒙古国史诗《阿日格勒查干老人》的独特结构、情节、母题及其起源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布里亚特史诗研究”专题讨论中,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白图亚系统分析了在布里亚特流传的三部《江格尔》文本,阐释了其传播传承脉络,并总结了布里亚特《江格尔》史诗在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中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员娜仁赞丹总结概括了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格斯尔》搜集、整理、出版的几个阶段,并梳理了布里亚特《格斯尔》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玉兰对美国民俗学家柯廷于1900年在俄罗斯布里亚特民间搜集的《格斯尔》进行文本分析,对布里亚特《格斯尔》三部曲的内容与结构特点,以及歌手曼舒特的创编规律作了系统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宝音套克套系统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嘎拉巴故事”搜集、抢救、整理、出版工作以及传承与保护情况。
陈岗龙在闭幕致辞中提出,本次会议聚焦蒙古史诗的搜集、整理、研究概况,以及蒙古史诗的译介和传播,对国内外史诗传统共性与个性的形成规律等重要学术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讨论对于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组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东方史诗的翻译与研究”课题组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互鉴视阈下中蒙俄多语种《格斯尔》比较研究”课题组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