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钟雯轩)4月27日,低空经济装备与技术标准研讨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
西安交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孙早在致辞中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和应用拓展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技术创新、保障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次研讨会汇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共商低空经济装备与技术的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对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无人机、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快速落地。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高学民在致辞中表示,为规范行业发展,国家多部门正联合制定《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重点推进航空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支撑,需加快构建覆盖设计、制造、运营全链条的标准体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之义表示,中国电科将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智能感知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联合行业伙伴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为低空经济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基础。他希望各方加强协作,共同探索低空装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以高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低空经济竞争中占据先机。
西安交通大学董静平教授系统建议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低空标准体系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黄海峰强调需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突破无人机适航等关键技术标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袁晓玲教授提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业态,亟须建立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
标准化建设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政产学研协同推进,助力中国标准走向国际。会议发布了低空经济装备与技术标准研讨会倡议书,提出构建系统性、动态化的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强调需要强化国家主导,推动“军地民”协同治理,分层分类制定基础通用、技术装备、运行管理等标准,并加快低空智联网、eVTOL等关键技术攻关与试点示范。
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化智库、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宣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相关机构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