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陈德洋)4月26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胡靖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没有劳动幸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美好生活,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同样,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劳动幸福和美好生活也就失去了根本保障。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谈道,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旨在推动学界从正面研究劳动与幸福的关系,聚焦劳动问题,探讨劳动如何促进人的本质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劳动幸福。论坛致力于凝聚跨学科力量,搭建学者深度交流平台,已形成全国性学术品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介绍说,本届论坛以“劳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旨在促进劳动理论的多学科研究成果交流,共收到328篇应征论文,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评审有294篇论文作者获邀参加线上或线下会议。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黄云明作为学者代表提出,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已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劳动研究的重要平台,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论坛专家报告阶段,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秦龙、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英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院长曲霞、何云峰、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教授肖绍明、黄云明、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兆云、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祥兴等八位学者先后发表演讲。在论坛设立的4个不同议题的分论坛上,数十位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美好生活与现代化”“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新型劳动形态与劳动关系”等分论坛主题发言并深入交流研讨,并取得了共识。
汪盛玉在致闭幕词时表示,此次论坛共有60多位专家学者代表发言,13家期刊、出版社为读者、作者答疑解惑,为推动劳动幸福、美好生活和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究贡献学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