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讯 (记者陆航 实习生杨非非)4月25日,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暨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体系构建、前沿理论探索、跨学科融合发展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共商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晓兵介绍,近年来陕西师大在“三海两亚”(里海、黑海、波罗的海、中亚、西亚)研究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构建起立体化研究网络,产出了丰硕研究成果。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学科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学校将努力打造学科交叉育人新范式,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研究体系,加强多维联动保障,将研究院建设成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文明互鉴的交流平台,具有“陕师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创新高地。
新形势下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切实服务国家利益,为有力推进外交外事工作奠定智识基础。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提出,区域国别研究要坚持“扎根中国、国际协同”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王林聪表示,新时代发展区域国别研究要从人才培养的根源着手,培育既有广博的地区知识,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区域国别研究需整合历史学、国际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范式,同时加强智库合作,不断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和有效的政策建议。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区域国别研究院将立足“三海两亚”特色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智库服务三位一体,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文明互鉴领域作出新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秉忠介绍,学校确定“环黑海区域与土耳其研究”“环波罗的海及东欧研究”“中亚—环里海区域研究”“俄罗斯研究”四个重点方向,概括形成“三海两亚”特色研究范畴。“三海两亚”研究范围契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能体现周边格局与世界变局。新成立的区域国别研究院,将聚焦人才培养、话语建构、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等方向进行创新突破,在本硕博贯通中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在学科协同中推动构建区域国别学话语体系,在加强人文交流中做好国际传播,并利用学科优势建设交叉学科群,形成交叉输出的良好学术生态,努力推进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