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调研低空经济产业链上116家企业

2025-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 通讯员 赵辰 高思源 沈泓宇)作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低空产业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本网记者4月23日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调研团队历时18个月,开展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面向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116家企业开展系统调研,并将成果撰写成调研报告。

  长三角地区在低空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低空产业发展上已构建差异化协同的政策格局。上海市以技术标准突破为核心,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推动适航认证;江苏省依托制造业集群优势,创新空域管理体系;浙江省以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抓手打造物流枢纽;安徽省通过试点政策吸引技术外溢。这种差异化布局既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又在空域协同、产业链互补方面展现整合能力,跨省空域共享与订单协同机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调研团队了解到,上海市主导的低空智联网标准已被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江苏省已实现飞行器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浙江省构建的低空物流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安徽省依托科研资源已初步完成低空经济产业转化。这些探索为解决低空产业发展面临的政策问题奠定了一定基础。

  尽管长三角地区在发展低空制造业、低空运营业、低空保障业形成了重要共识,但调研团队发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在现实中仍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障碍。调研数据显示,超七成的低空制造业企业反映当前存在行业标准不一、适航认证差异增加研发成本等问题;一半以上的低空保障业企业希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现有设施注重保障传统通航作业,缺乏适应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的垂直起降点,制约了保障网络延伸。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调研团队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实践表明,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法治保障与市场活力的动态平衡,其“需求侧驱动”的政策适配范式,为全国新兴产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应在长三角地区低空产业发展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现实需求,从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空域政策三方面入手并对现有政策措施进行优化,通过更加完善的政策引导助推长三角地区低空产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