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们认识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外讲好本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以城市为“媒”,以城市改革发展为“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是助力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必要选择。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城市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成为持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为提升我国城市国际传播效力,应讲实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切实做到让世界“听得见”“愿意听”“听得懂”。
健全机制 协同发力
在向世界宣介中国城市现代化改革的道路、智慧、方案中要敢于做出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立足中国城市现代化资源禀赋,聚焦改革发展历程与成就,凝聚多元主体传播力量,推动形成“上下协同、优势互补、联动发力”的中国特色城市国际传播“大宣传”格局,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注重整合联动加强机制改革。第一,主动落实国家战略需求,提高城市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能力,创新城市国际战略传播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国际传播实践提供遵循、指明方向。第二,敢于突破以国家为主、城市为辅的国际传播思维,建立“国家—城市—民众”国内外双渠道协同发力的城市国际传播体系,依托城市国际传播中心建立国际传播长效机制,形成资源整合、生产协同、传播优化、反馈及时的城市国际传播机制。第三,以“智”赋能、加“数”转型,有效盘活城市改革发展国际传播的公共资源,为推动形成良好的城市国际传播体系、传播生态提供必要基础,为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互动搭建好桥梁,扩展与国际公众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需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和通识人才培养机制,夯实城市国际传播的内在动力和运行系统,处理好实体空间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协同发展等。
强化协同发力促交流互鉴。为有效减少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内容间接转化所带来的文化不适应、降低国际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城市感知的陌生感、距离感,应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故事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在“借嘴发声”方面,加强城市国际传播多元话语主体协作,充分发挥好民间话语主体与官方话语主体的协同效应,重视培养和扩大国际社会知华友华“朋友圈”,注重借助在华外国人所见所闻所感对外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赢得国际社会、公众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之路的更多理解和广泛支持。在“借船出海”方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国际传播实践理念,建立城市国际传播战略合作平台,推进与他国城市、媒体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汇聚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协同发声,积极进行联合策划、联合制作、联合发布传播。
创新技术 沉浸体验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让国际公众身临其境地沉浸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成为了可能。数智科技与现代化城市的双向赋能,让国内公众可以更便捷、更直观地体验中国城市及其发展。
加强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提升主动、精准传播效能。主动融入并塑造智能时代城市国际传播新生态,涵养智能时代城市国际传播的竞争力。一方面,在城市国际传播实践中先行先试生成式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加强数字化赋能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应用大数据挖掘、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挖掘、勾勒潜在国际受众媒介使用特征,努力夯实“一洲一策”“一国一策”“一群一策”等主动传播策略。另一方面,在大数据中把握城市国际传播规律,结合智能算法,采用机器学习、计算传播等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价值偏好、政治倾向等进行预测,精准锁定目标受众,并对国际传播目标用户进行分群设定,实现文化与价值的高度适配。此外,还应加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的国际传播效果、国际受众接受、认同效能等的综合评估,积极主动回应、阐释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国际传播的问题,做好“量体裁衣”,精准传播。
完善数字化传播场景的搭建,提升互动、柔性传播效力。场景内容展示方面,越来越绿色美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科技智能的公共交通和文化空间等城市改革发展“显性成就”,都可以数字化转化为城市国际传播的内容与素材,让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形象可以跨时空触达更多的国际受众。运用VR、AR、MR、XR等数字技术手段,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形式,全样态展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形象,让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概念不再是抽象的存在。场景体验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场”的具身化文化交往,运用短视频、虚拟现实等传播技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讲述的体验感、沉浸感和互动感,降低国际受众准入门槛和文化折扣,切实让国际受众跨越时空,具身体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形象,实现城市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共情。
深耕内容 鲜活表达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的内容不仅要植根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引领未来,尽可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现代化城市新形象。让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能够更好地被国际社会、国际公众理解和接受,应善于将城市的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要有宏大叙事,也要有微言大义,以融通中外的语言和创新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述,让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味儿”。
以宏观叙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中的生动实践。宏观叙事方面,应立足总结丰富而鲜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经验,既要讲清楚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建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所承担的重要领导作用,又要讲清楚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还要讲明白自主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奋斗道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在政治、经济、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发展建设与改革成果,准确提炼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标识性概念,找到城市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之间的平衡点,努力展示出“古今交汇”的中国城市现代化文明。另一方面,要善于巧妙设置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相关的议题、发掘和选择世界普遍关注的城市发展共性议题,通过“案例”与“数据”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吸引和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的长期关注与讨论,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以微观叙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中的人民体验。微观叙事方面,以“小故事模式”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的精神风貌和民众生活。一方面,聚焦人民群众体验,讲述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建设中的努力和贡献。鼓励和倡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自发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以更生动、鲜活、可亲的方式触达全球。另一方面,关注人民群众感受,讲述他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成就的微观感受。把“陈情”和“说理”相融合,把“自述”和“他述”相结合,通过文字、影视、漫画、游戏等多模态故事素材,展现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让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更加生动可感、易于理解。这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国际传播的情感共鸣共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化和价值观的柔性传递。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让世界看到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及其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改革发展故事的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的改革发展故事,在相互尊重、文明交流互鉴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