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如多棱镜般映照社会

2025-04-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记者  白乐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便在世界文学之林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部被认为“不可能改编”的经典之作,改编后在网飞(Netflix)的热播,将大众带入奇特的魔幻现实。
  这部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魔幻现实主义的主峰”,至今已被翻译为30多种文字出版,销量逾1000万册。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幻现实主义也迎来了发展的辉煌期。《百年孤独》的成功让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它启发了无数作家的创作灵感,使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被运用到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中,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如今,魔幻现实主义受到大批作家的青睐,亦深深植根于全球读者心中,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拉美国家边界。
  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孕育提供丰沃土壤
  美国休斯敦大学自由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英语系摩尔斯特聘教授洛伊斯·帕金森·扎莫拉(Lois Parkinson Zamora)长期致力于魔幻现实主义研究。谈及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她对记者表示,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魔幻现实主义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拉丁美洲。这片土地拥有一种“魔幻而奇妙”的风格,有着复杂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独特的社会现实,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孕育提供了丰沃土壤。
  扎莫拉进一步介绍道,魔幻现实主义将现实与幻想、神话与历史、民间传说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通过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折射出真实的社会万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创作手法打破了传统文学对现实的单一呈现方式,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全新路径。
  魔幻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而且是拉丁美洲政治主题的表现手法之一。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人文学科主席、拉美文学与文化教授伊格纳西奥·洛佩兹-卡尔沃(Ignacio López-Calvo)向记者阐释道,历史上的军事独裁统治、帝国主义压迫、大庄园制等,使拉丁美洲这片地区诞生了大批用笔触揭示社会现实、反映国家民族命运的文人墨客。
  历史上,拉丁美洲地区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趁机扩张势力,加强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控制。谈及此,洛佩兹-卡尔沃深有感触:“拉丁美洲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苦难和社会变革,由此形成了对现实独特的感知和表达方式。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为拉丁美洲的精英群体和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的方式,表达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满与反抗以及对自身和国家前途的深邃思考。”
  讲述体现神奇现实的故事
  在叙事技巧方面,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大量融合涉及多种文化元素的意象、神话和传说。同时,拉丁美洲地区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人们通过传说、神话、寓言等来传承文化和历史。
  扎莫拉表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深受口头文学的影响,在作品中运用多种细腻的叙事技巧和独具匠心的语言风格,如重复、夸张、隐喻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叙事感染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他说:“这与在拉丁美洲地区,原住民文化、欧洲殖民文化和非洲文化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在人物塑造方面,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魔幻色彩。洛佩兹-卡尔沃强调,这些人物既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欲望和弱点,又被赋予了一些超现实的特质。这种亦真亦幻的人物塑造,使角色仿佛从现实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却又伸向神秘的未知世界,极大丰富了人物的层次感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们诉诸光怪陆离的‘魔幻’笔调,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拉美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洛佩兹-卡尔沃说。他接着介绍道,魔幻现实主义的三位先驱受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叙事模式:危地马拉的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将欧洲理性主义与原住民的前哥伦布知识并列;委内瑞拉的阿尔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Arturo Uslar Pietri)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前卫现代主义实验作品的延续;古巴的阿莱霍·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将魔幻现实主义与非裔古巴文化、神话和宗教融合在一起,提出“神奇的现实”这一观点,认为拉丁美洲地区的现实本身就充满了神奇和魔幻色彩,作家的任务就是发现和表达这种神奇的现实。
  《百年孤独》产生深远影响
  《百年孤独》的问世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时刻,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洛佩兹-卡尔沃介绍说,《百年孤独》构建了一个神奇的马孔多小镇,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数代人的传奇故事。通过勾勒马孔多小镇与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荣辱,折射出拉丁美洲数个世纪内风云变幻的历史。在这部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情节上看,许多事件充满奇幻色彩却又与现实紧密相连。“作品将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阿拉伯的神话故事与欧洲的民间传说等元素相互交融,创造出奇幻而又真实的文学世界。”
  一个美丽的女孩在晾晒床单时升入天堂——这一情节充满魔幻色彩,是对她超凡脱俗、不被尘世沾染的表达。此外,连续下了4年7个月零11天的雨,一场飓风席卷了整个马孔多小镇,黄蝴蝶象征死亡……真与假、虚与实、自然与超自然难以分辨。
  “读者可以从马尔克斯的小说中认识这些人物。除了《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如《巨翅老人》《族长的秋天》中,也可以寻见类似的魔幻夸张情节。”扎莫拉表示,这些细节是一种对拉丁美洲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的隐喻。事实上,马尔克斯本人抗拒“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标签。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现实主义书写者。现实本身即是神奇的,他只不过尽最大努力还原、模仿现实而已。
  接纳孤独才能超越孤独
  《百年孤独》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读者的心灵共鸣,既在于其引人入胜的魔幻色彩,也在于其孤独主题与悲剧意蕴。孤独似乎成了书中每个人的生命底色。它撕开了现代文明的面具,暴露出人类永恒的困境:我们是否注定孤独?马尔克斯提醒读者:接纳孤独,才能超越孤独;生命从来不曾离开孤独而独立存在。
  正如书中最动人的一幕——暮年的乌尔苏拉虽双目失明,却凭借记忆与爱,继续守护家族。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巧妙运用时间的错乱与循环,过去、现在、未来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模糊了时间的线性界限。
  洛佩兹-卡尔沃以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人物奥雷里亚诺为例称,他被塑造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还在母亲腹中时就会哭泣,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孤独,其人生经历是对名利虚幻本质的生动诠释。英勇善战的他曾经站到权力与名利的巅峰,但岁月的流逝证明,名利如过眼云烟,像泡影终将消散。
  “晚年的他不停制作小金鱼,做好后又熔化重造。于他而言,小金鱼是一种心灵寄托。这种循环往复的无意义重复劳动,仿佛将时间凝固,暗示着布恩迪亚家族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周而复始、难以逃脱的宿命。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实则是人类对抗孤独的本能挣扎。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充满了神秘的氛围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穿梭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深刻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厚重。”洛佩兹-卡尔沃如此描述道。
  影响世界文学创作趋势与理念
  《百年孤独》以深邃的内涵、独特的叙事和奇幻的表现手法,为读者构筑了一个神秘绚烂的文学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百年孤独》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将继续散发它的奇幻魅力,激励一代又一代作家去探索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扎莫拉表示。
  在洛佩兹-卡尔沃看来,《百年孤独》获得商业成功和评论界的认可后,广大学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曾经抱有过高期待。而许多文学编辑也希望魔幻现实主义可以渗透到每一部拉美小说之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体裁、风格和主题一度被同质化。他进一步举例称,当读者看到一本热带风情封面的书籍,而该书籍与魔幻现实主义并无关联;或当读者翻开一部有关拉丁美洲文学的书评,而该书并未涉及魔幻现实主义,读者可能会感到失望或惊讶。为此,一些学者质疑,魔幻现实主义是否已沦为廉价的文学创作手法,或过时的国际图书市场营销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魔幻现实主义至今仍然是不可撼动的世界文学重要流派之一。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则是更为透彻的多棱镜。“无论它被理解为纯文学、副文学抑或消费文学,那些狭隘的偏见都无法抵消它在世界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拉丁美洲地区对外输出最成功的文化模因之一,这一流派将继续以强劲的生命力影响世界文学创作趋势与理念。”洛佩兹-卡尔沃总结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姚晓丹(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