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4月19日,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牢记领袖嘱托,以高度自觉和务实举措建设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上线了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和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精度”、提升学术传播“速度”、激发学术交流“热度”。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报告、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对促进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应用化,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力、学术创造力、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表示,开放科学给学术交流的模式带来重大改变,预印本平台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研成果快速发布、高效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和推动预印本平台发展,对于落实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部署、增强科技基础能力、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以及服务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支持“学术世界”推出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并联合全国500多家期刊共建共营,为改进学术评价、创新学术交流与传播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杨红艳发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版)》两项“人大转载”学术评价成果。
据了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是融学术资源、交流、传播、创新于一体的公益性、开放性、全链条、数智化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其中,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集萃收录哲学社会科学主流、经典、必读文献,汇聚优质资源;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为平台、期刊、作者三方协同搭建桥梁,快速发布、传播研究成果,缩短出版周期,便利成果共享。预印本平台上线一年来,获得上级有关部门和学界一致好评,500多家期刊签约合作,35000多名作者注册,将学术服务贯穿知识生产、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学术评价与大众传播全链条,打造知识创新与学术服务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