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赋能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需从战略高度把握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重大意义,并以系统性举措推动科技赋能落地见效。
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意义重大
作为支撑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科技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赋能是激发和强化国家安全主体创新活力、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方式变革和有效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第一,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新时代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迫切要求全面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第二,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是应对复杂国家安全挑战的破局之钥。当前,我国所面临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对科技赋能的需求前所未有,科技成为破解复杂安全挑战、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安全风险领域多维扩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共振,科技既是风险源头,更是防风险盾牌,各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数据、网络、太空等新型安全领域治理效能高度依赖科学技术发展。二是各领域安全风险具有明显的跨界性、传导性,只有通过科技赋能,才能变革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各安全领域的全链条、全要素覆盖和高效协同,系统高效准确的风险预警、决策支持、应急处置,都需要科技加持。
第三,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是赢得国际博弈主动的战略之举。首先,通过推进科技赋能能够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将科技应用于国家安全,能够为国家安全穿上科技铠甲,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更为深远的是,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有助于把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其次,通过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能够激发和强化国家安全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打破“卡脖子”困境、储备更多战略能力,从而塑造竞争优势、掌握战略主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
第四,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强基之道。科技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变量,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赋能国家安全不仅能够解决安全问题,还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科技赋能能够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科技赋能国家安全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因科技赋能而产生的创新成果,能够进一步作用于发展,实现“安全效能”向“发展动能”的转化。科技赋能的溢出效应正在重构产业链安全与发展逻辑。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其最初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工程,现已催生出近万亿产业规模。
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须坚持的原则
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赋能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与构建国家安全新格局相适应,科技赋能的运用和发展需要把握四个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系统推进与协同联动。国家安全工作复杂多变,须坚持系统思维,以整体、全面、综合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从战略上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工作,也要以系统思维为牵引,秉持大安全理念,加强全局性设计、系统性规划、整体性推动,将各领域安全统合在一起,形成总需求的同时,要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建立切实可操作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协同联动机制,凝聚以科技赋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与实战实用。国家安全工作全域覆盖,须坚持科学统筹,理顺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各对关系。要将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科技赋能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形成第四次技术革命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重视实战实用的鲜明导向,从问题导向出发、精准落地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工作,创建适应重大斗争需要的国家安全实战伟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强化的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与前瞻布局。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居安思危,充分预判风险、储备防范风险的科技先手和化解风险的技术高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针对国家安全工作中的技术短板、安全“漏洞”、科技“软肋”,须集中优势资源予以重点突破。同时,以更长远眼光把握问题,预判科技发展态势、国家安全形势、能力体系增势,提前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形成利长远的国家安全科技支撑。
四是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工作需要以科技赋能各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技术基础,更要以新技术形成新模式、新思路,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国家安全。须立足防风险大前提,丰富维护国家安全的可用技术“工具包”,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扭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强化战略布局,牢牢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
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着力点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科技安全置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位置,把推进科技赋能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促进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科技安全支撑和保障高水平国家安全。
第一,完善支持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战略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工作。加强中央科技委员会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之间的协同,在广泛调研、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工作的要点、难点、痛点,制定《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建立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科技需求清单”,并加强与已有科研资源的对接。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一体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聚焦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技术卡位,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及赋能国家安全能力。
第二,打造科技充分赋能的国家安全能力体系。切实提升国家安全工作的技术“锐实力”,以数智化建设为新质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源。积极推动网络尖端技术应用,强化“数据算力算法”建设,实施智能化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家安全重点场景的转化和应用,打造“数智+国家安全”的科技赋能体系,切实提升维护、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确保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自主可控,升级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安全基础设施,形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技术储备,力争安全战略主动。
第三,完善科技赋能下的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敏锐捕捉关乎国家安全的最新动态。建立集合各部门资源、触及各领域事件的国家安全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数智技术,放眼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提高对重大涉我事件、潜在安全风险、最新安全形势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感知、智能化分析,第一时间捕获安全威胁。优化我国家安全预警指标设计、大模型构建,强化国家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大模型训练,针对发生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后的应急处突行动,进行现场推演、方针模拟、实战演练,参考智能支持,形成更为完善的国家安全防护方案,提高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先期预防和精准打击,有效防范、遏制和处置安全事件。
第四,健全国家安全科技人才培养人才体系。加快培养具备数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国家安全人才体系。完善对国家安全队伍的科技技能培训,打造具备科技素养、多学科背景、全面发展的国家安全“战队”。拓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计划,鼓励更多技术人才投身国家安全事业,充实国家安全人才矩阵。强化对数智技术领域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形成具有跨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蓄水池”。同时,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科技素养,筑牢技术变革时代下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第五,构建应对衍生风险的科技安全治理体系。强化国内科技安全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治理和规则制定,为国家安全工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奠定规则基础。重视科技赋能的次生风险防控,加强科技手段引入的安全性评估,建立科技赋能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技术应用动态检测,防范技术异化和权力滥用,强化科技赋能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