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指出,从贵州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和三次产业比重看,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潜力很大,要持续下功夫抓。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基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工作母机。在教育强国建设上,贵州师范大学将坚守教师教育主业,扎根贵州大地,着眼时代变革挑战,积极对未来教师需求和培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未来教师,为中国式现代贵州实践贡献师范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涵养优良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要培养真正的人。一要为铸魂者铸魂、为引路人引路。必须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首要任务,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师德档案,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表现贯穿教师入职和教师队伍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带动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使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二要全力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师范生教育各课程,不断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积极探索“马院+书院”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教育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教师教育课程,努力培养具有政治担当和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
健全制度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教师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一要健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打造以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为基础,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导向,以教师教育应用研究为指导,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引导、职后培训提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凸显“大学+师范”特色教师教育新体制。二要构建培养卓越教师的生态系统。强化“课程”保障,加强基础课程、跨学科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夯实师范生学科基础。强化“实践”保障,以课内实训实验、集中教学实践、毕业实习为主线,构建专业知识水平训练、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和师范专业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协同”保障,坚持职前职后融通,与政府、中小学(幼儿园)、研究机构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
强化科技支撑,赋能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现代化科技关系着科技与教育的相互赋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专业化教师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与实现途径。一要深入推进“AI+教师教育”。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个师范专业深度融合,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与资源开发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打造全新智慧教室,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比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创新要素为育人实践提质增效,培养适应教育变革的未来教师。二要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力引擎。教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也是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核心要素。教育者先受教育,这就需要全面加强教师这一“关键群体”的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要开展系统化培养,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数字知识,厚植教育数字化理念,系统掌握数字技能,促进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助力教师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教师构筑现实基础,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