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第一讲”在京举行

2025-0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4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第一讲”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吴忠民应邀作“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主题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主持讲座。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卢智宇/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 本网记者 卢智宇/摄

  吴忠民紧扣“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这一主题,围绕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现代化动力的基本特征、中国对于现代化动力的持续激活和充分释放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吴忠民 本网记者 卢智宇/摄

  吴忠民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一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二是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有两个关键要点,缺一不可。其中的一个要点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就“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另一个要点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一般规律和中国具体国情两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吴忠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我们精准、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化动力的大幅度生长。这主要表现在极为重视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极为重视建设市场经济、极为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极为重视加入经济全球化四个方面。在重视建设市场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国有经济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新的发展突破,同时大量民营企业也得以蓬勃发展。如今,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托底盘、保民生的基础性作用,有力支撑着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与持续发展。

  与会学者表示,本次讲座政治站位高、视野格局大、理论阐释深、实践落点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要以参加活动为契机,深学细悟党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视野,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