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目标和任务,并明确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要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除了创造厚实的物质基础外,精神力量也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厚重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能为我们不断奋勇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厚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通过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和线索,汇集和连接了党在各时期阶段和各方面取得的精神硕果,形成了一个同根同源的宏大整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井冈山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井冈山根据地进行艰苦斗争所取得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能够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以井冈山精神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有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魄力、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韧劲、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本领。激发井冈山精神时代活力,让井冈山精神迸发崭新的时代光芒。
以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人员少、装备差,山下强敌环顾的不利环境,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用生命守护理想,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风云变幻,党和人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抵住外部的挤压和干涉,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进入深水区,“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世界格局大调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解放思想是破解时代问题的先导,只有在理想信念指引下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魄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革命斗争的顺利进行。这些政策的制定来自党对实际情况的积极深入调查,因势因时因事而谋,在实践中求真理,务实肯干敢干,充满着革命的智慧和胆魄。这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创的魄力在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大大丰富了新中国的物质财富,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深化了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下进入改革深水区,要求我们认清国情,因势利导,积极实践,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做好“两个结合”,不断改革创新,这就必须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性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因应时代变化,以更大的勇气,开拓新的路径,应对涉面广、程度深的“硬骨头”。新形势下,要处理好危机与新机、变局与新局的关系,就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工作,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现代化水平有明显提升,也要清楚认识到新问题会以变化多样的形式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出现。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适应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要看到市场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体系大而不精、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城乡差距较大、民生与生态保护仍有短板的实际情况。要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就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基本出发点,看待世界局部地区出现的冲突和动荡,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策、手中有技,以更大的魄力,实事求是、敢闯敢创,才能使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韧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服物资短缺等艰苦条件,实行官兵一致、平等相待、遵守党章、顾全大局,进行了艰苦的经济斗争和经济建设;公而忘私、笃行不倦,保存了革命火种,为继续革命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承发扬了这一优良作风,肯吃苦、能吃苦,攻克了许多制约我国发展的难题,实现了很多突破。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又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形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局面。
没有改革就不能持续发展,稳定就成为空谈,改革、稳定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因此,发展是改革、稳定的题中之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改革解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处理得好,才能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使发展提升安全水平,让安全成为发展的保障。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不是修修补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经济体制与其他诸方面改革随时空的转换而表现不同,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因此,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牵引,深化其他各领域的改革。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解决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一系列问题。
以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本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发动群众,把群众武装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心、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必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制胜法宝,在和平年代也发挥着同样作用。群众路线不仅保障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不断取得胜利,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也深化和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社会的发展无不是在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中完成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难以进行,只有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智慧之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充满动力,创造出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工作有序平稳开展。因此,要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凝聚共识,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和使命,主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增强和深化人民群众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书写好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