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民政绩观的实践要求

2025-04-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政绩观与世界观、发展观、权力观、事业观等紧密相连,是领导干部从政履职的思想基础。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和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科学指南。

  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秉持群众史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这些重要论述,从发展理念、执政理念、从政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系统阐明了造福人民政绩观的人民立场,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担当作为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而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回答了“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衡量和推动发展。要结合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实际,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各项体制机制,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决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等政策行为,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防范和纠正重虚功轻实干、重形式轻内容、重眼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等政绩观偏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行动切实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真抓实干作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成就梦想。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大力倡导和推行“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理念,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更是把工作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四有”干部的楷模谷文昌、“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廖俊波、“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黄文秀等,都是真抓实干、造福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典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造福人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通过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具体工作来体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政绩观的关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我们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建立科学有效考评机制

  “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不仅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还要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可见,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需要各级党委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政绩观教育,又需要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政绩考评和奖惩机制。面向新征程新任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和反面防范纠治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在正面教育引导上,要选树、表彰和宣传优秀干部典型,教育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还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引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要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评体系,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为人民造福的价值导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引导干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反面防范纠治上,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问题,强化政治监督、警示教育、执纪问责等,坚决防范和纠治部分干部政绩观偏差导致的消极、怠政、不作为、乱作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规范干部履职用权行为,督促干部摒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

  (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倩 罗浩(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