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历史学研究

2025-04-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伴随着ChatGPT和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先后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始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对历史学而言,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资料处理和整合能力及其快速的文本生成能力,将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应用等方面为研究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范式等方面也会给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启示,从而促进史学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在学术研究的准确性与原创性、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标准的更新、历史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变革等方面产生多维冲击。  【阅读原文】
  
  以ChatGPT、 DeepSeek、Grok3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通过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数据量训练集、最强算力,催生出爆发性的智能行为。从长时段历史的角度来看,2023年3月ChatGPT4.0发布,可以说人类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DeepSeek-V3与R1发布,2025年2月Grok3发布,证实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人工智能科技将重新定义人类知识的边界、改变人类认知过程、重塑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人类真正进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科技界、社会生产行业、服务行业、教育界、学术界等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并发生重大变革,历史学也概莫能外。  【阅读原文】
  
  拜占庭学以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发轫于文艺复兴,历经四个多世纪形成了以文献学为核心支撑的跨学科研究范式。15、16世纪,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社会思潮引发了欧洲的古物收藏热,并诞生了一门准学科——拜占庭学。16世纪末,奥格斯堡富格尔家族的秘书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整理“古代希腊作家”的手稿时,识别出了古代希腊语手稿和中世纪希腊语手稿在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上的重要区别,并用“拜占庭的”对这些中世纪手稿加以限定。上述学术史揭示出文献对于拜占庭学的重要支柱作用,也揭示出拜占庭文明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古典文献与文物。对于眼下这场以大语言模型和计算机视觉所驱动的AI技术革新,这两者都是宝贵的基础训练材料。而拜占庭学也在AI技术的助力下获得了新的学术增长点。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