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叙事影响大众对孤独感的认知

2025-04-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社会孤立与孤独问题已成为各年龄段公共卫生和政策领域的优先关注事项。在联合国“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2021—2030年)期间,人口变化与健康老龄化相关部门将解决社会孤立和孤独问题纳入“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的四大行动领域。尽管公共卫生运动和媒体讨论一直在努力应对这一危机,但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等人指出,媒体对独处的描述方式可能因影响人们对独处的看法而加剧孤独。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克罗斯等人分析了2020年至2022年美国主要报纸上的144篇新闻文章,发现独处(being alone)被压倒性地描述为负面甚至危险的状态,其被描述为有害的可能性是有益的10倍。研究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员米卡埃拉·罗德里格斯(Micaela Rodriguez)认为,广泛讨论独处的危险性可能弊大于利,媒体和公共卫生运动应该明确区分独处与孤独,承认独处作为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时是积极的。
  克罗斯等人的研究首次批判性地分析了美国新闻媒体对独处的描述。研究发现,认为独处有害的人在独自度过时光后会感到更孤独,而对独处持积极看法的人不仅在相同情境下孤独感较弱,还会变得更积极。克罗斯进一步指出,将独处视为积极体验的人在独处后会感到更满足,这颠覆了独处必然导致孤独和其他负面结果的常见假设。
  克罗斯等人还收集了来自巴西、南非、英国、日本、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波兰等国家的数据。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各不相同,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在墨西哥和巴西这样的国家,社区和家庭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在独处时往往更注重与他人的联系。而在日本和英国,政府甚至设立了专门人员来应对孤独和社会隔离问题,这表明独处和孤独已经成为社会层面的问题。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独处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处对他们的影响。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人们对独处的心态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独处是令人感到更加孤独还是成为一种恢复精力的积极体验。
  当前,公共卫生信息在应对孤独问题时,过度依赖社交互动作为解决方案。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克罗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推动更多社交联系固然重要,但培养对独处的健康积极看法同样关键。将公共话语转向承认独处的潜在益处,有助于改变个人对独处的认知。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独处体验,使独处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建设过程。
  罗德里格斯认为,多数孤独干预措施着重于促进人际互动与社交联系的建立。虽然这种方法可能有所帮助,但并不总能有效缓解孤独,因为独处和孤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另一种潜在的减少孤独的途径是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更积极的独处关系。克罗斯的团队正在测试一种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孤独个体重构对独处的认知,以提升幸福感并减少孤独感。
  (刘雨微/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赵琪(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