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游记提升区域历史研究水平
2025-04-02
作者:陆航 傅逸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傅逸芒)3月29日,“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西北与近世中国”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日记、游记,探索个体与历史的互动,推动西北近代史研究。
历史研究应当聚焦史料发掘与人文阐释,最终实现历史记忆的传承与时代价值的重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华腾通过对袁保恒华山石刻的系统研究,探索晚清历史人物研究的新路径,实现个案研究与时代背景的深度有机融合,推动区域历史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提出,日记研究既要注重文本考据,又要开拓研究视野;既要尊重原始记述,又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从而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历史认知体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尚季芳认为,抗战史研究应当聚焦国际视野与区域考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抗战时期中外关系与后方建设的立体认知。我们要突破现有研究局限,充分认识西北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从“行程与背景”“观察与认知”“地方与全球”三个维度着力。
小组讨论中,在区域研究层面,通过对近代旅人日记和游记的系统梳理,与会学者重点考察了西安及西北地区在近世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些第一手记录不仅呈现了西北地区作为战略要地的军事价值,也揭示了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为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实证基础。在方法论层面,与会学者就日记、游记研究的讨论涉及文本分析、空间叙事、记忆建构等多种研究方法,特别关注如何挖掘这些私人写作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从而建立微观史料与宏观历史之间的有效联结。在社会文化史层面,通过对比不同社会阶层旅行者的记录,还原了官方文书难以获取的历史细节,为理解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
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静(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