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刻影响人类决策模式

2025-04-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记者  李永杰
  3月28—29日,“人类决策与人工智能:选择与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数十位国内外人工智能及社会治理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决策模式及伦理框架的深远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驱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并对人类决策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里昂第二大学特聘教授米歇尔·伏舍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促进法国及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结构性对话。他表示,DeepSeek的发展案例表明,美国的人工智能“巨头模式”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我们必须以协作、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智慧,为人工智能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通过剖析以DeepSeek为例的大模型发展,揭示其开源开放、强中文解析能力、低成本优势、本地化部署的独特属性,将为政府治理创新同时带来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贾开认为,DeepSeek的出现证明了开源路线之于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性。
  法国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巴黎全球研究院院长、人口与发展中心主任里加·阿尔瓦尼蒂斯提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一组技术、一个复杂的物体之间的关系网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表示,技术归根到底仍是“赋能者”而非“决定者”,关键还要坚持“管用为王”,要注重实效和人的实际感受,而不是只看手段和过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米加宁表示,大模型在知识获取和处理方面展现出全新的能力,可能催生“增强智能协调经济”新范式,实现知识处理机制的创新。里昂第三大学教授马克·博内特表示,企业与组织中人工智能的社会经济管理,可以将可自动化的任务和活动转化为新的增值活动,以满足人类不可估量的需求。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容志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技术是否引发治理革命,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人们对技术的认同,以及对新技术运用的认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文宏则认为,透明度是问责的必要条件。人工智能的透明度、偏见、公平性和问责问题并非纯粹的技术(机器学习)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公共管理视角理解和解决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问题。”
  “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展现的智慧图景,都可视为对人类认知极限的勇敢超越。”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昌武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至少具有两重目标:方便基层民众,让民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方便城市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城市赋能,力求减负增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静(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