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工智能与社科研究双向赋能

2025-03-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讯 (记者王广禄)3月27日,“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江苏省热点难点专家座谈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会上,成贤(未来城市)实验室正式揭牌,“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南京共识”发布。
  人工智能的崛起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引领,而社科研究也需要技术赋能、创新突破,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人工智能为社科研究注入硬核动力,哲学社会科学为人工智能锚定价值坐标。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双向赋能是文明跃升的关键动力,必须以人文立场校准技术方向,超越“二元对立”,构建人文与技术共生的良好生态。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雄提出,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生成高质量互动交流文本,正是因为其集成了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工具,必然要践行科技向善的理念,用于造福人类。科学技术赋予了人工智能强大的自然语言和计算能力,哲学社会科学有责任赋予人工智能正向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这需要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既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又能够以人文关怀让冰冷的技术散发出人文光辉。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认为,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深入研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双向赋能,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借助高科技力量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会议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隋萌萌(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