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发布

2025-03-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3月24—25日,国际研究学部2025年第一季度国际问题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赵志敏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持续肆虐,地缘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冲突风险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区矛盾多发,各种风险叠加,国际关系中动荡变革交织、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爆发态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全球南方”战略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平等互利的多边合作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愿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危中有机。
  赵志敏表示,“世界互联互通,人类命运与共”。面对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的局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更宜珍惜和平,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做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应深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改革完善现有体制机制,确保全球治理机制切实反映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由此带来的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将以持续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断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正能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编,国际研究学部各研究所参与撰写。报告对2024年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世界主要地区以及大国形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回顾,对2025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展望。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的八名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总报告及分报告内容。
  报告指出,2024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地缘冲突态势更趋复杂,全球治理艰难前行。“全球南方”合作机制赋能共同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治理成为国际焦点。展望2025年,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全球趋势将出现新动向,世界历史将在曲折中继续前进。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为牵引,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向前迈出坚实步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
  区域发展方面,报告认为,中亚与高加索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将保持稳定和发展势头。特朗普回归激化美欧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矛盾,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带来剧烈冲击。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化和数字化趋势并存,地区安全治理处于十字路口,部分国家政局或将延续动荡,区域合作前景充满变数。拉美政局变数仍存、经济增长低迷或将引发社会动荡;特朗普政府对拉美政策调整将使拉美地区面临风险,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大。非洲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呈现稳中有乱、乱中有韧、复苏发展和整体向好的特征;特朗普再次上台不但为美非关系带来变数,而且可能会导致大国在非竞争更加焦灼。
  当前,大国科技竞争在战略博弈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新兴技术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议题。报告提出,作为近年来代表性前沿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发显著。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将为生产力提升提供新动能,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不同层级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带动芯片、基础设施、大语言模型等领域投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也会对经济带来结构性冲击,并带来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地缘冲突的爆发,搭载人工智能系统的武器应运而生,人工智能的军事化应用成为影响国际安全和安全治理的新议题。新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张宇燕主持会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代表出版方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