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简介

2025-03-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出版社名称: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作者:孔凡斌 徐彩瑶 陈胜东等

  著作字数:31万

  内容简介:著作《中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是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孔凡斌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立我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AJY006)最终研究成果。本书集合了课题组公开发表的24篇学术论文以及撰写和提交的4篇政策咨询报告的核心内容,构建了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经济计量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模型方法,分别评价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扶贫成效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本书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还草收入及减贫效应机制以及退耕程度和时机对退耕农户收入及扶贫效应,以及贫困农户参与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机制,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林权抵押贷款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巩固拓展生态扶贫成果长效机制的政策方案。

  成果创新点:本著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案例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经济计量模型与实践场景分析相结合、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基础理论、实践模式、政策体系、实施成效、现实问题、生态扶贫主体参与模式与利益分享特征及其减贫效应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与实证检验及综合集成,使得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能够建立在可靠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早系统研究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的理论成果,是探索我国建立生态扶贫长效机制理论和政策体系的一次重要尝试,其率先构建了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经济计量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模型方法,分别从整体上分析评价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及转移支付政策生态扶贫成效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效应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本书基于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在国内率先实证检验了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还草收入及减贫效应机制以及退耕程度和时机对退耕农户收入及扶贫效应,明确了效应机制,厘清了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在国内首先实证检验了贫困农户参与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机制,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林权抵押贷款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紧密结合我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要求,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基于共建共享理念,首次集成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巩固拓展生态扶贫成果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方案。

  成果评价: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研究员认为本著作成果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中文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2023年第1期以《生态扶贫需要全民协力,建设成果可以全民共享——评《中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为题刊文介绍本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