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

2025-03-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3月1日,“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研讨会围绕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回顾、学术总结与新征程展望。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同时发布。
  持续深化中国青少年司法制度创新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主持开幕式。叶青表示,青少年权益的保护与犯罪防治是华政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武汉教授、徐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从服务党和国家需要出发,从犯罪对策学转向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探索,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经过艰辛探索,在理论体系与专业资料、期刊建设、研究建制构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声誉。今天大家齐聚一堂,是为了更好传承老一辈少年法学理论学者与少年司法实务专家们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搭建理论与实务高规格交流平台,展望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的未来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在致辞中表示,加强青少年司法保护,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司法机关、法学院校的职责。华东政法大学在1979年复校开始,在徐建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率先组织开展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四十多年来薪火相传,取得丰硕成果。徐建教授等在青少年犯罪的学术期刊建设、理论专著、研究规划、参与创建少年法庭与未成年人检察、少年法规、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取得了七个“全国第一”的历史功绩,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徐建教授的新书是我国少年司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四十年以来的学术性总结,也是华政教师把论著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最生动体现。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1979级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在贺信中表示,徐建先生近80万字的新书,生动记载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及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徐建先生40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术思想和重要建议,凝聚了其40年来倾注自己全部心血,始终坚守对中国青少年保护和犯罪防治研究的丰富成果,充分展现了以徐建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学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站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研究的最前列,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有机融合,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受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姜平委托发表了致辞。他表示,徐建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力、宏阔的实践视野、卓越的文字素养从亲历者视角呈现了我国四十年来,在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领域开拓创新的历史进程。在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法研究的新征程上,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将努力走在前面,并为这一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在广阔平台上履行一代人所肩负的使命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万春提出,深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增强犯罪治理研究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要以构建中国犯罪学自主知识体系为责任担当,提升犯罪学学术研究的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家国情怀,在本领域稳扎稳打、深耕细作;要密切与实务部门合作,提升学术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价值;要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平台建设,推动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为《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新书揭幕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表示,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要坚持把程序完善研究作为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尊师重教、薪火相传,培育法治新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是法治文明的试金石,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培新主持交流研讨和学术总结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提出,2024年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启动40周年。未来,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的司法治理应当做到:第一,保护未成年人始终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基本,未成年人保护是衡量文明进步的标准;第二,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保护绝非纵容,更不意味着对恶性犯罪的无原则姑息;第三,数字赋能是各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重点的全新路径。对此,开发了少年审判帮教提示预警、侵害未成年人从业禁止监督、家庭教育指导协作等一系列应用产品,以数字司法织密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宫鸣在贺信中表示,徐建教授的新书是我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其个人心怀“为了明天”,坚定选择将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忠实记录。这本著作将是青少年犯罪预防和保护理论实践的传承之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作学术总结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在新书发布环节,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与贾宇、万春、敬大力、郭为禄、叶青等共同为《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新书揭幕并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徐建教授的新书是在记录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徐建教授的学术人生和个人贡献,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犯罪治理故事和经验的体现。姚建龙认为,在为人上,徐建教授是宽和的长者,是大时代的缩影,人生充满了传奇,是平凡但又独特的那个时代的存在;在为学上,徐建教授一生坚持只做一件事,只研究一个问题——就是研究青少年保护、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为师上,徐建教授是华政当之无愧的功勋教授,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理论和实务部门专家和学者。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也备受各界的广泛尊重。他表示要像徐建教授那样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始终坚守如一的学者,令人尊重、平凡的人。
  
参加“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市法学会共同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联合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