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东北“精神名片”

2025-02-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大学打造了“引领工程”——构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切实推进“引领工程”迫切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汇聚人才、驱动创新、激发活力。

  吉林大学哲学系校友鲍盛华所著的长篇历史文化随笔《先生向北》,采用纪实手法,以张伯驹、潘素夫妇“北上”为核心,描述了1945—1965年间20余位先贤在东北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他们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骨。由此,吉林大学计划将“听党指挥、胸怀祖国”的意志品质进行再丰富,把他们“一路向北、扎根东北”的英勇事迹进行再总结,推出“北上精神”。

  凝练新时代东北的精神内核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中树表示,北上的国家栋梁们为东北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人生绽放着生生不息的“北上精神”。

  在国家和民族命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文艺界、科学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奔赴祖国东北。他们或是颇具影响力的学科奠基人,或是为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的院士和资深教授……他们为东北的发展建设奉献了青春、贡献了才智。

  鲍盛华在《先生向北》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深入思考之后,我发现,1945年至1965年是东北人文领域非常重要的20年……这20年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向北迁徙,大量文化界、教育界、科学界的精英奔赴东北,令东北的文脉遽然隆起。而长春,则处于这次隆起的中心地带。”吉林大学先后召开多场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对“北上精神”的时代意义、弘扬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确定了“北上精神”的16字内涵,即“听党召唤、至诚报国,扎根东北、兴教育才”。

  深入挖掘“北上精神”内涵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如人表示,“北上”先生们不仅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生“北上”的历史,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使命担当,就是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作为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各条战线百废待兴、人才紧缺,他们听党召唤、毅然“北上”,率先垂范、义无反顾,切实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

  先生“北上”的历史,是一部从“零”开始、不畏困难的拓荒史,是听党话、跟党走,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史,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奋斗史。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敢为人先、至诚报国,建设祖国北疆、服务东北振兴,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生“北上”的历史,是具有家国情怀的进步知识分子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东北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奉献史,更是他们扎根祖国东北、以奋斗精神建设东北的奋进史。

  先生“北上”的历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北上”先生们时刻牢记兴教育才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繁荣付出了巨大努力。

  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北上精神”不仅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被赋予了艰苦奋斗、舍己为公、严谨务实、至诚报国等优秀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北上精神”的萌芽发展与东北人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结。“北上精神”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谱写出一曲曲扎根东北大地、振兴东北发展建设的恢宏篇章。黄大年精神就是“北上精神”的新时代诠释、接续与传承。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吉林大学,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如今,黄大年精神已经融入吉林大学师生血脉,成为激励师生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

  “北上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全方位发展的奋斗史。“北上”先生们为吉林发展做出的大量前瞻性工作,对吉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近年来,吉林省聚焦“五大发展”战略产业体系,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如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高人才薪酬待遇、落实人才安家补贴政策、完善人才家属子女保障政策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北上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展现出更加坚韧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东北高等教育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东北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北上精神”的熏陶和滋养下,东北地区高校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视野,深耕学术自信、厚植精神力量,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东北振兴输送了新鲜血液,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北上”先生们的先进事迹,为一代代青年人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使他们更加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明晖表示,爱国是“北上”先生们一生的最大动力,敬业是“北上”先生们成就的最深奥秘。青年一代要继承他们听党指挥的进步本色和爱国敬业的博大情怀,勇于探索、勤于钻研、乐于思考、善于创新,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北上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