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运用5G技术提升我国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既是国家主流思想舆论场域有效应对时代发展新态势、新挑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科技在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必由之路。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增强5G技术赋能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的广度、深度及效度。
创新“5G+内容”生产呈现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力场”。5G时代延续升级了4G环境下的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我们要围绕主流思想舆论内容传播,创新“5G+内容”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5G背景下的主流思想舆论内容创新表现在内容生产流程、内容呈现形式方面。
一方面,伴随网络传输速率加快、带宽延时缩短,机器人写作、数字人主播的出现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优化了内容生产流程。譬如,新华社“中央厨房”全媒体报道平台,拥有智能写作、舆情分析、大数据抓取、智能分发等功能,能24小时不间断高效作业,大大增强了主流思想舆论内容生产成效。另一方面,在内容呈现方面,主流媒体紧跟时代前沿,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寻求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主流思想舆论内容呈现新形式。
近年来,央视逐渐采用“5G+8K”“5G+VR”等形式进行直播报道,以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内容的超高清度及视角的新颖性,用户黏性也得到加强。未来,人们或可通过全息投影、VR眼镜甚至脑电波对话来接收信息,而不再是手机、电脑、平板等实体媒介。这凸显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使信息与传播共同服务于受众,从而增强了主流话语传播能力,提升了主流思想舆论的吸引力、向心力及凝聚力。
探寻“5G+舆情”治理范式
筑牢主流思想舆论“防火墙”。在高速率、低延时的5G时代,信息接收呈碎片化、浅层化、娱乐化趋势,新技术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传播也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应从思想引领、协同治理及监管机制三方面构建“5G+舆情”治理新范式。
一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情中的传播力、引导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时代发展稳步向前,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善于运用主流思想舆论防范网络负面舆论升级,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与错误观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二是统筹协调各方,建立健全协同治理舆情管理机制。5G的最大特点是传输速率快,但也给负面舆论与虚假信息带来了可乘之机。对此,5G环境下的舆情处置速度须更快、反应时间须更短、研判机制须更佳,要通过持续强化网络信息跟踪监测及时反馈有效信息。政府及主流媒体等不同角色应协同配合,建立一套监管严格、反应快的网络舆情联防联控机制,以应对突发网络舆情。
三是推动大数据舆情监管机制常态化。伴随基础设施的更新迭代,我们要善于应用新技术引领新质生产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舆情监测与管理,推动政府机构设立网络舆情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大数据舆情监管机制,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重构“5G+传媒”传播场景
助推主流思想舆论“黏合剂”。从传播过程来看,主流媒体可突破4G环境下依靠电脑、平板、手机等来接收信息的单一传播途径,大胆尝试新技术革新带来的全新应用,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通过基础通信设施的升级,加快构建新型全媒体传播平台,掌握融媒体时代的受众规律,适应媒体格局新变化,抢占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影响力。
从传播形态来看,应深入挖掘5G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产品,如VR、AR、MR等全息技术成像形态应用,打破人们对现有传播形态的固有认知。通过5G技术的升级,为构建新型主流媒体赋能,同时也要符合受众自身喜好。
从传播受众来看,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要做好顶层设计,有效引导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培养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作、编辑、校对、评论工作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受众喜闻乐见、“接地气”式的传播形式,从受众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寻找与其心理特征高度契合的信息接受方式,提高主流舆论的扩散力。
从传播效果来看,人工智能、推荐算法、机器学习技术在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画像的高精准性、用户喜好的全方位性。对此,通过5G技术构建智慧新媒体,以达到更精准推送的传播效果。
建强“5G+人才”工作队伍
同绘主流思想舆论“同心圆”。做好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媒介素养强、技术能力好的人才队伍。
一是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断加快,信息覆盖范围变广,信息接收渠道增多,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主流思想舆论领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主流媒体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更大力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与创造力。
二是提升媒介素养能力,建强主流新闻舆论的人才队伍。通过翻转课堂、虚拟现实体验、实操练习等形式,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不断学习一线新技术应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一批“懂5G、用5G、管5G”的“行家里手”。
三是重视网络“意见领袖”角色,把控好整体舆论,以点带面正向引导主流思想舆论传播。要培育一批政治坚定、基础理论功底过硬的高人气学者,运用云计算、推荐算法等技术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从而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数智化转型的青年意识形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24CKS1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