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科理论研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5-02-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讯(记者王广禄)2月18日,江苏省社科联九届五次理事会议在南京举行。围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社科力量”这一主题,来自江苏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开展的系列调研与研究,聚焦决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了有效的“智政”对接和智库成果转化应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表示,聚焦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学术交流,才能彰显社科贡献。江苏省社科界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集成研究、丛书编撰和系列活动,系统性开拓性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创新路径和经验启示,编撰出版“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丛书”9本专著,成为国内首批现代化省域实践学术著作,有效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要不断提升理论创新力、学术影响力、智库贡献力和期刊传播力,强化咨询服务职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提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围绕人文经济学、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注重将学术研究服务于实践、理论成果转化为政策,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进一步提升社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认为,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对象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进行学术性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以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打造学术研究品牌。要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所需加强对策性研究,把握时代发展面临的前沿课题,以务实管用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成为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职责使命与时代重任。高校应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回应国家关切。要深刻认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构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原创性成果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机制创新。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提出,要在全面均衡推动各学科发展的同时,凸显重点学科的优势地位,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组织跨学科研究项目和团队,推动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制定符合社科发展特点、能够有效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助推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培育政策、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高社科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崔园园(报纸) 齐泽垚(网络)】